第A04版:焦点新闻

验尸穿西装而不是白大褂? 工具箱里东西越多越专业?

无锡“秦明”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为生者权,为死者言”,近期,热门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把镜头对准法医职业,勾起了许多观众的好奇心。近年来从《法医秦明》到《骨语》《法证先锋》,聚焦法医的影视剧层出不穷,这个行当带给观众的“神秘感”却不减反增。

  现实中的法医究竟是什么样子?记者走近多位“无锡法医”,听他们讲述真实的法医世界。

  24小时开机

  随时待命

  影视剧中的法医个个帅气美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验尸穿西装而不是白大褂,出警开的车是凯迪拉克,在现实中真的是这样子吗?带着疑问,记者来到无锡市公安局法医检验中心。这是一栋带院子的三层楼房,楼里除了法医门诊,还有解剖室、硅藻实验室、病理实验室、损伤实验室和家属接待室等,门禁需要人脸识别才能打开。

  “我们就是普通民警,没有电视剧中展示的那么无所不能,什么看一眼就知道死因、摸一下就能确定死亡时间”,法医检验中心的法医们笑着说。据介绍,法医检验中心目前共有15名法医,其中年龄最大的董新春已经59岁,明年就要退休了。回忆起从事法医工作的原因,他告诉记者,“干了一辈子的法医,也真的是很热爱这一工作。”原本学临床专业的董新春,20世纪80年代被分配到公安局。他说,那时仅有的两个法医前辈,得知有新人来可高兴坏了,因为法医人手太少。

  后来法医队伍逐渐扩大,到现在90后法医都有好几个了。很多“生力军”学的就是法医专业,本科要读5年。30岁的郑资国来自江西,他说当年报考大学时填报了几个专业,最终被法医专业录取。说起来也是缘分,无锡市公安局到他们学校招法医,于是毕业后他就来到这里当了警察。有趣的是,法医宿舍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晚上9点之前要回宿舍,“因为大部分案件发生在晚上,或者是到晚上有人发现异常报警,所以夜间经常会接到突发任务”。郑资国说,他和同事都很“听话”,24小时开机随时听候任务召唤。

  随身工具箱

  有近15公斤

  “你们真的会穿西装工作?”“不会,大多数情况下穿警服或防护服。”“戴手套摸完尸体会到处碰别处吗?”“不会,手套被污染后哪里都不能摸,连理头发都只能请同事帮忙。”……

  采访中,郑资国对于《法医秦明》中主角穿着西装工作的场景大喊不可能,“防护服是必不可少的,穿防护服是对自身的保护,也是对现场证据的保护。”

  聊到法医工作,就不得不聊起他们永不离身的“工具箱”。来到法医检验中心一楼右侧的办公室,一排排的架子上摆放着整齐的银色铁皮工具箱,箱子里有防护服、剪刀、酒精、卷尺、棉签、注射针头、舀勺、装水管子,以及解剖用具等。记者拎了一下箱子,可谓重量十足,预计有近15公斤。“平时出现场,就需要拎着这个箱子爬山、爬楼梯,很锻炼臂力,完全不会像影视剧里那么潇洒”。郑资国表示,法医人手一个箱子,与影视剧中描述的不同,并非带的工具多就显得专业,出现场一般带常用必需品,如防护服、口罩、证物袋、一次性手术刀、棉签、注射器、穿刺针、尿杯、电子温度计等。

  “影视剧里最能体现法医精神的,除了寻找真相,就是认真细心、有耐心恒心。环境证据往往在案发现场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案件性质,但环境证据也会误导我们,所以需要冷静分析和观察。”郑资国补充说。

  唯一的“学霸”女法医

  法医绝大多数为男性,毕竟现场勘查、熬夜检验属于体力活,面对各种尸体还需要一颗“强心脏”。徐竹蔚是无锡公安队伍中唯一的女法医。她是第四军医大学免疫学博士,9年前转业回到家乡加入无锡公安,之后被选调至法医检验中心。徐竹蔚说,从在大学实验室里从事科研工作、用小白鼠做实验,到从事法医组织病理研究、给尸体做解剖鉴定,当中跨度相当大,一开始是有点害怕的,身边的朋友却觉得她很“酷”。

  做一次法医组织病理鉴定通常需要1个月左右,如果遇到疑难案件,时间还会更长。徐竹蔚记得有一起停车纠纷引发的案件,停车管理员在争执过程中用砖头拍了车主脑袋,车主随后倒地死亡。让人疑惑的是,死者脑部未见大面积出血,到底是受伤致死,还是争执中突发疾病?经过显微镜下的仔细检验,徐竹蔚最终确认是受伤导致脑干出血。

  另一起案件中,一名男子倒在公园内被路人发现,警方调查后发现男子生前遭多人非法拘禁和殴打。男子身上各种瘀伤看起来很严重,但没有一处直接危及生命,法医解剖尸体后,内脏也没有发现肉眼可见的严重致命性损害。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男子死亡?为解开难题,完整案件证据链,徐竹蔚在专家帮助和支持下,反复调整检验思路,终于通过法医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有大量脂滴随着血液进入男子肺部,影响肺部气体交换进而导致死亡,而血液中之所以存在脂滴,与男子被人殴打有直接关系。至此男子死因得以明确,几名犯罪嫌疑人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

  在徐竹蔚看来,一份鉴定报告不但确认死亡原因“为死者言”,而且关系到嫌疑人会面临何种法律惩处,“人命关天,需要慎之又慎。”

  影视剧催生法医报考热

  法医在国内属于冷门的小众职业,甚至不少人曾戴着有色眼镜看“法医”。写《法医秦明》系列小说的作家秦明本身就是一名法医,他创作初衷居然是因为“委屈”。他回忆道,“刚参加工作时,觉得法医有较高的学历,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接触着大家都忌讳的死亡,这么一份付出多、回报少的工作应该受到大家的尊重才对。”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因为对法医工作的不了解,“不愿意跟我们握手,不愿意跟我们同桌吃饭的人很多。”

  郑资国直言,比起“避讳”这个职业,如今大家更多的是好奇。“某些程度上,要感谢《法医秦明》等电视剧,让大家关注到了法医这个职业,不少女生看剧后都来报考法医专业了。”徐竹蔚表示。据统计,今年“00后”青睐的十大专业,法医学排名第二,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受到了影视剧的影响。

  “我们的工作性质特殊,对节假日没有概念。”法医检验中心法医沈景如告诉记者,选择了法医就意味着选择了付出,加班加点对法医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有时候还需要通宵达旦地工作,对于家人是有亏欠的。但能还逝者一个公道,这就是法医的意义。

  (晚报记者 念楼 璎珞/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