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年一度的“618”年中大促已拉开大幕,市民“剁手”买买买的同时,诈骗分子也在蠢蠢欲动。昨天警方发出安全提醒:别光顾着“血拼”,网购陷阱也要谨慎提防。
市民吴女士前日接到了96110预警劝防专线的来电,“要不是这个电话,我卡上10多万元只怕是没了”,吴女士回想起来心有余悸。原来,吴女士在网上淘了几件“宝贝”,“宝贝”刚发货她就接到了一个所谓快递公司客服人员的电话,告诉她某个包裹损坏,要进行理赔。吴女士听对方描述的物品和收货信息非常准确,信以为真,咨询具体该怎么操作。反诈预警中心发现吴女士接到的客服电话情况异常,立即给她打电话预警。此时吴女士已经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并按照对方提示点击链接,准备填写相关的个人信息。在被告知遭遇冒充客服诈骗后,吴女士恍然大悟,所幸账户等信息尚未完成输入,没有遭受经济损失。
记者从市反诈中心了解到,网络购物类诈骗在通讯网络诈骗中占比10%左右,每逢电商开展购物促销活动,市民相比平常成倍进行网购消费时,此类诈骗会越发活跃。尽管网络购物类诈骗主要集中在虚假购物链接、冒充电商客服退货理赔、注销会员注册等几类,而且不少“中招”的市民其实有比较丰富的网购经验,可是网络购物诈骗仍屡屡发生。警方分析指出,现在诈骗分子都是精准设置圈套,“只有知道骗子的套路,自己遇到时才会第一时间察觉异常,打出问号。”警方表示,网络购物诈骗受害人主要是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群,市民在精准防骗方面该“补课”的还是要补足。
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七大队教导员苏振宇说,从反诈预警信息来看,购物前后都需要加强警惕。首先,市民所有的网络购物行为都要在正规网站上进行,如果是通过朋友、聊天群等其他途径收到的打折活动链接,请不要轻易点击。“诈骗分子可是花了成本的”,链接页面看起来和一些购物网站一模一样,实际上却是虚假购物网址。其次,市民下单之后遇到任何包裹丢失、损坏、退赔等事宜,都要与商家直接联系核实,“不要接受推送过来的电话号码和链接,否则永远在诈骗分子的圈套里面转悠”。如果真有理赔、退款,通常是原路返回的,市民不需要任何操作就能“坐等”到账,提醒市民不要点击所谓的理赔退款链接,输入银行账号等信息,尤其不要输入验证码等。
(念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