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于武汉大学的俞帆今年大四。最近,还在实习的他正在为毕业后的住处发愁。他在网上搜集了租房注意事项,并向租过房的朋友取经,还加入了学长推荐的租房群,花了三周时间,仍未找到合适的房子。
提起租房,即将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孟璐瑶有一肚子的苦水。今年5月,刚收到实习录用函的她还没来得及高兴,“实习租房”便成了横在眼前的一道坎儿。在她看来,有时候租房好比“开盲盒”,“一些线上租房平台上的图都是假的,到了实地才发现天差地别。”
每年毕业季,大批学子走出校门开启新的生活,租房是不少人必须面对的课题。中国青年报面向全国大学生发起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74.31%受访者表示自己或亲友在租房中遇到过一定的困难;13.61%表示自己或亲友在租房过程中遇到过很大的困难,觉得租房不易;仅12.08%表示很顺利,从未遇到过租房问题。
租间房子难倒“门外汉”
2021年10月,就读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陈丽婷与室友计划一起在校外租房,全力备战考研。综合了便利性、安静及实惠等因素,两人最终敲定了学校边的一间大开间:“我们两个人,租三室套间太贵,租单间又太小。在租房平台上刷了很久才找到了一间勉强合适的大开间,可以放下两张床。不得不说一边上课,一边找房、鉴别,真是挺不容易的。”
原以为只是“万事开头难”,可后续出现的种种维修问题,更是让陈丽婷头疼不已。“第一次尝试换水龙头的时候,不知道应该先关上水阀再换,结果水从管道里‘炸’出来,屋子里都是水。”回忆起这段经历,她有些哭笑不得。
孟璐瑶对遇到的租房中介的欺骗行为很是恼火,“要么就搪塞你,图上的房子已经租出去了,要么就敷衍说现在价格翻倍了。先把人骗出来看房,很多人看了几套,觉得累了,可能就直接签了。”5月,身心俱疲的她忍不住在社交朋友圈更新了一条状态:“广州的朋友们,我就想知道你们的一居室都是怎么找到的?”
大学生在租房过程中出现权益受损的情况并不少见。今年已经毕业的许雯回忆起大三时的租房经历,仍记忆犹新。当时许雯在成都找到了一份实习,受邀住进了朋友租的房子。由于实习时长是3个月,签约之前,许雯的朋友跟中介反复强调只租3个月,中介满口答应,但提供的合同上租期却显示是一年,并表示他们公司只能按一年签约。
“我的朋友当时已经到了成都,再找房子来不及了,加上有之前的聊天记录可以做凭证,就没有多想。”许雯的朋友签下了租房合同,然而入住仅两个月,中介公司就开始催缴下一季度的房租,否则要求他们搬离。协商无果,两人只能搬走,而中介公司扣除了第三个月的租金和全部押金。
大学生存在租房知识盲区
有关大学生毕业租房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苗鸣宇感慨,“毕业季租房子的水很深,但租房这件事绝不仅限于毕业生。”经过长期的办案指导,以及对生活实践的观察,苗鸣宇发现,“初离校门、初入职场的本科应届毕业生,没有了价廉物美的宿舍可住,提供宿舍的单位又相对较少,所以绝大多数人会租房。而绝大多数初次租房的人对于租房市场中的法律风险、可能存在的陷阱等一无所知,往往只看租金是否便宜,这必然就为日后纠纷的产生,甚至可以说是为将来的吃亏埋下伏笔。”
经历过3次不同形式的租房体验,向一迪意识到租房属于自己的“知识盲区”。向一迪今年大四,顺利考入心仪的研究生院校后,她决定找一份线下实习。经过几番简历投递,她拿到了北京一家单位的实习录用函,但横在她面前的第一道坎儿就是租房。来北京不到3个月,向一迪有过3次租房经历,每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向一迪看来,“不少大学生并不了解租房注意事项,比如合同内容怎样才算合法,国家关于租房有哪些法律政策保护,租房要看哪些细节,怎样辨别房屋相关证件等,一些大学生都不清楚。”
今年5月,就读于河南大学的陈宇轩也因缺少租赁经验,在租房路上“狠狠摔了一跤”。为了备战考研,他决心在学校附近找一套安静的房源。多番研究后,陈宇轩在校内“租房信息交流群”找到一套与自己需求较为匹配的房子。原本想早早定好看房时间,但临近约定时间,房东以耽误其他房客看房为由,向陈宇轩提出需要交付200元租金,以此体现他看房的“诚意”。陈宇轩虽将信将疑,但面对房东的强硬态度,还是将钱打了过去。
陈宇轩实际看房的情况与照片发布的信息相对一致,原以为“万事俱备”,正准备签约,房东却将原本标价一个月600到800元租金的房子,涨到了1200元一个月。陈宇轩不能接受,于是被房东扣除了100元的定金。“因为房东说这间房子本来作为民宿经营,我看房导致损失了今天的生意,所以我需要承担这部分损失,我只能认栽吃了哑巴亏。”
牢记“四大规和八小则”
前不久,饱经租房难的向一迪在线观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律诊所推出的“应届生租房防坑”系列公益宣讲活动,听完后她充分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遇到权利遭到侵害时,要大胆地使用法律武器。”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科生法律诊所的创办者之一,苗鸣宇表示,大学生租房的形式多样,“有签合同的,有不签合同的;有直租的、转租的……五花八门。”他指出,租房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遵守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只看不听”,只能相信书面协议,不要相信口头承诺;二是“做真小人”,签字之前务必邀请法律人士审查合同;三是“亢龙有悔”,稀里糊涂签下的字,将来恐怕难免后悔;四是“钱不乱掏”,不确保自己能有效制约对方,就不要掏钱。
针对4点原则,苗鸣宇解释,“‘只听不看’强调必须有书面协议,自己手里要留一份备份协议,并且签约过程尽可能全程录像;‘做真小人’是想告诉大家法律不是万能的,所以一定要在签合同前规避法律风险,查清对方人员资质,以及核实房东房产证、身份证等信息是否匹配等;‘亢龙有悔’强调要仔细审查合同文本,看清、看懂合同的内容,在遇到任何问题时以书面协议约定的内容为准;‘钱不乱掏’就是强调无论如何不要相信‘赶紧掏钱下定金吧,否则房子就没了’这样的话。”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向一迪为化名)
(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