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要闻

未成年人保护无小事

各地开展未成年人文身治理专项行动

  皮肤是我们人体的天然屏障,是抵御外界刺激的第一道防线,而文身会降低皮肤抵抗力。更让人担心的是,有的店家用的文身染料含有重金属,用的针头是来路不明的“三无”产品,更容易造成皮肤感染。最近几年,文身有低龄化的趋势,有的未成年人觉得好奇,觉得很酷,一时冲动就去文身,没想到文身时很痛苦。目前,各地已经陆续开展未成年人文身治理专项行动。

  在北京市的一家文身店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给一名女孩文身。

  文身又叫刺青,是用带有颜色的针刺入皮肤底层,从而在皮肤上制造一些永久性图案或花纹。由于文身对皮肤是创伤性的,因此文身者痛感往往十分强烈。这名女孩透露,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文身,第一次文身只有16岁。

  这名女孩还是一名在校学生,自称今年已经19岁了。不过文身店并没有查验身份证或学生证,她的真实年龄我们无从知晓。

  由于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尚不具备完全民事能力,文身店负责人担心被未成年人家人举报投诉,文身前一般都要求文身者口头承诺年满18周岁,但并没有查验相关年龄证明。也就是说,只要文身者自称年满18岁,就可以文身。

  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记者对北京市近10家文身店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文身店对未成年人文身根本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除了北京,全国各地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未成年人文身的现象。专家认为,未成年人文身,可能导致效仿和排斥的双重效应。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影响巨大。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使未成年人自觉理性拒绝文身。

  效仿效应表现在未成年人群体心智欠成熟、追求个性,群体内部会对文身行为进行学习模仿。排斥效应体现在未成年人在社会交往中容易被标签化,在成长过程中也容易被主流群体排斥,个别人还会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本月初,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规定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擅自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和个人与家庭密切相关,同时也关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专家呼吁,要加大对文身机构的监管力度。目前,各地已经陆续开展未成年人文身治理专项行动,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