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视界

传统文化之美 藏在影视剧“一餐一饮”间

  茶匙为笔,清水为墨,一朵花渐渐“盛放”于茶杯中,让一众品茶客连连鼓掌称赞……近期播出的古装剧《梦华录》中,赵盼儿的一手“茶百戏”惊艳了剧中人,也让不少网友直呼过瘾。

  从衣食住行的生活刚需,到文化礼仪的精神食粮,近年播出的热门古装影视剧中,常能看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以古典文化的美学内涵“点睛”创作,为大众带来别样的文化体验。

  用文化细节雕琢“唐风”,为大众带来文化新体验

  衣着服饰是展现唐文化的重要符号。《长安十二时辰》中细到李必以子午簪配搭芙蓉冠,花型多样的眉间花钿,堕马髻、抛家髻、单刀半翻髻等盘法丰富的女性发髻式样;大到官阶不同的官员花纹澜袍,军人穿的“缺胯袍”,兵士实战用的龟甲背,神傩披的祈福驱疫百衲衣,女性上身短衣、下身束裙的襦裙服,都展现了唐朝服饰的精致多样与美感。

  非遗展现也常给剧集带来更丰富的文化质感。古法造纸和打铁花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巧妙融入剧中,让观众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璀璨唐文化。这些唐风古韵浓烈的文化符号既追求极致,又不喧宾夺主。

  《长安十二时辰》后,《风起洛阳》聚焦了另一座千年古都——洛阳。剧中,精妙的一百零九坊、水道、石刻、佛像等环境建筑,向观众展现了洛阳城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创作团队也在美食、器具等细节处复原属于那个时代的视觉记忆。

  在茶席间一品茶香氤氲,“宋韵”在影视剧中颇为风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为了让墨兰、如兰、明兰更好地学习“花、茶之道,香、书之法”等必修课,祖母盛老太专门请宫中的孙嬷嬷来府中进行教授。她们学习的第一堂课便是点茶。三姐妹学习的过程,揭开了宋人风雅生活画卷的一角,让观众了解了宋朝甚是流行的沏茶方法。松捣香灰、堆香锥、压香灰、打香篆、燃香、传香、品香……孔嬷嬷又为三位闺阁少女讲授隔火熏香之法,品香鉴香之道,以及插花点缀之功。

  《知否》里的高雅趣味落脚于府邸宅院,而《清平乐》里的宋风雅韵则从雕栏玉阙里生长出来。

  “衣服有阶级,颜色看地位”,宋朝衣着服饰的颜色和形制,都要合礼仪规范,剧中主角们的服装将当时的礼仪性和制度性精准凸显。宋朝贵族女性具有标志性的“珍珠妆”,以及用桃、杏、荷、菊等四季花卉样式做在发髻上的“一年景”等当时宫廷中盛行的装饰,在徽柔公主大婚时也有呈现。

  宋朝精致的饮食文化在影视剧中多有体现。《梦华录》中的龙凤茶,梨条桃圈,蜜饯雕花和碧涧豆儿糕等,还原了不少宋代美食;《知否》中的“曲水流觞”宴席,莼菜鲈鱼羹、蜜浮酥奈花、樱桃煎等精致菓食也在剧中被细细勾勒、着色;《清平乐》中人物下馆子常点的荔枝白腰子、鲤鱼烩面……一餐一饮都包含着宋人对美食的讲究。

  此外,讲述“明朝那些事”的《大明风华》,用鸡缸杯、宫廷画、宣德炉等器具,从细微处撑起剧的历史文化底蕴;《山河月明》则更加注重服饰等级化,如官服上用于区分文武官员的“补子”,既保证历史性又兼备了审美性。在巧妙融合了西晋人物,南北朝时期以及宋朝官制、民风的《鹤唳华亭》中,制作精良的服化道也尽显中华传统文化。

  除了文化层面的细致勾勒,也着重挖掘背后的精神内涵

  《知否》中,明兰受人之托几经周折送密信给新帝赵宗全,解救有生产危险的张大娘子,与丈夫一同协助明君巩固政权等重要情节,渗透着轻利重义的儒家文化,团结友爱的家文化。

  《清平乐》围绕“仁爱、忠孝、礼仪、和平、天道自然”的哲思,设计戏剧冲突,从中窥探赵祯作为“人子、人夫、人父、人君”的情感抉择。剧中,由蜜饯果子引发的一系列后续,让仁宗领悟到了“忍”,也让范仲淹笔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章可循。而“坊中有市,市中有坊”的街巷制度所造就的汴京城熙来攘往的民生百态,也有了直观的表达。

  《鹤唳华亭》通过主人公萧定权推崇家国天下的君子准则,体现出传统儒家名仕“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担当,隐喻“小怯大勇可搏鹰”的人物气概。

  《长安十二时辰》在一天十二个时辰的光影变幻中,细细铺展两位主人公拯救长安危局、守卫家园安宁的经过,展现了家国情怀、担当履责的精神脉络。

  有烟火气息、风雅生活,有历史故事、精神传承,这些古装剧在提升作品美学质感的同时,深耕中国传统文化,掀动着国风新潮流。

  (广电时评 图片来自剧方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