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有根青年,梅村高级中学以“至贤校园村”场境中的弘毅行动为抓手,持续推进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
该项目根植于梅村高级中学深厚的“至贤”文化,以“至贤”为校训,涵育“至贤”品格。以构建“至贤校园村”品格提升涵育体系,形成家、校、社的“尚贤”“致贤”“省贤”德性场,培养有理想、有信念的博学、弘毅的有根青年。对于“至贤校园村”的每个学子来说,其抱负远大,未来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把“至贤”作为自己的成仁目标,更需要用弘毅行动来践行修身。
弘毅行动一: “至贤校园村”自主管理行动
按照“五育并举”的要求,提出“校园村”五大“村落”的建设思路,引导师生自主管理“校园村”。五大村落独立建制,并行育人,分别对应各自的培育目标维度,至德村重在培育至贤品格的“尚德”维度,包括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学术村重在培育至贤品格的“崇文”维度,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青爱村重在培育至贤品格的“包容”维度,包括健全人格和开放合作。劳动村重在培育至贤品格的“创新”维度,包括开拓进取和创造精神。活力村重在培育至贤品格的“灵动”维度,包括健康活力和自主发展。但又因“蜂巢”模式互为一体。村落的组织架构是去中心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汇聚全校师生的智慧,更开放、自由和高效。五大村落各自有特色品牌,这样的荣誉感会形成一种自发生长的内在逻辑。
弘毅行动二: “至贤校园村”场境建设行动
打造至德中心、师生成长中心、体艺中心、农耕中心、学术中心等至贤空间,为学生提供学习场境,整合实践资源,创新设计路径。积极引导学生成为“至贤村”的“设计师”,成为新型学习环境的“主人公”。
通过整合原有的校史馆、至贤讲坛、绿色影院、校外润德实践基地等平台,建设至徳中心。整合原有的青爱小屋、团员成长中心等平台,建设师生成长中心,为师生开展社团活动、主题活动、生涯规划、国际理解教育提供资源条件。重塑原有的体艺活动场馆,建设体艺中心,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和校园节会提供设施保障。在原有校内农耕基地的基础上,引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农业设备,建设农耕中心,助力学生开展农耕实践研究。在原有青年科学院和创客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学术中心,包括土木工程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等,方便学生开展相应科学研究和实验探索。
弘毅行动三: “至贤校园村”品格提升校本行动
开发整合各类课程与活动资源,师生共同开发“至贤”品格提升校本行动资源。校本行动横向连接校本课程、社团活动、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德育活动,纵向跨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凸显德育的全方位和全过程。
品格提升校本行动(课程、活动)如何进行?学校在传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将微项目学习方式“嵌入”品格提升校本行动学习过程中。聚焦“至贤品格”培育目标,组织学生蜂巢学习在2课时内完成一系列开放、多元、递进的微任务,在互动融合、动态过程中提升品格。在过往的微项目完成清单中,有的蜂巢关注到地震救灾救援人员搜救不便的问题,在机器人课程中,通过微项目学习,搭建模型,调试程序,设计制作出了多足救援机器人模型,并获得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还有的蜂巢关注到校园外交通拥堵的问题,结合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设置微项目任务,自行开发程序,设计制作出了可以模拟交通指挥功能的人形机器人,并获得全国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赛三等奖……
弘毅行动四:
“至贤校园村”自主评价行动
至贤校园村自主评价行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制定“至贤”品格晋级制度,完善“至贤”品格评价方式,建设“至贤”品格成长系统,对学生“至贤”品格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进行跟踪记录和评价激励,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促进学生在历经“尚贤”“致贤”“省贤”的过程中,实现道德内化,思想升华,品格完善,达到知行合一,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博学弘毅青年。通过“至贤”品格评价系统,可以清晰地看到“村落”里优秀学子们的成长轨迹。比如2015级学生朱佳元在校时就积极参加竞赛类的相关“蜂巢”,如今在牛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获得了牛津大学四年博士全额奖学金,即将攻读博士学位。无数学子扎根于“村落”的沃土,蓬勃生长,让“敏毅诚朴”的信念伴随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每年都会送来表彰优秀梅中毕业生获得奖学金和各类荣誉的喜报,更不时有优秀毕业生直博清华北大、中科院的好消息传来。
“至贤校园村”依靠四大弘毅行动为路径,五育融通,开发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物型课程,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在持续性的自主探究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变得更加主动、更爱钻研学术,也更具有了创新人才的潜质,学术视野也更加开阔。通过学术村的“省贤”行动,18人在世界机器人大赛中获得金牌,4人在国际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HiMCM)中获得二等奖,31人在清华大学“登峰杯”全国中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至贤校园村”让梅中学子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肆意生长、展示自我,在历次磨砺中具备国际视野,有勇气亦有底气成为未来世界的建设者。
(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