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锦明 文 |
“我是朱镜清。我是来签名的。”接到老朱的电话,他已经到我家门口,但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我家。这时是午后一点不到,我出门去迎接他。
老朱高高瘦瘦的身子,戴一只从前的老式礼帽,还戴一副玳瑁的圆边眼镜,显得古朴又斯文。他进我家门,刚坐下就从包里拿出他买的三本书,他说:“不麻烦你,签了名我就走。”他话里表达的是好像打扰了我,很有过意不去的感觉。这愈加地令我感动。
我立马泡出“太湖翠竹”雨前新茶,端上他面前。一股清香扑鼻,他说他不喝茶,但听我介绍是好茶,是新茶,说:“我喝点尝尝。”
他把书从包里掏出来,放上案几。《心的原生态》,就是去年底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给我出版的新书。他是从无锡新华书店买的,他自己买了一本,他说他一位好朋友也买了一本,还有一位饭店老板也买了一本,让他一起带来,一定让我给签上大名。
书的塑料包皮已经拆开,我打开扉页,一张买书的发票跳了出来。三本书各有一张发票,发票上写有买书者的大名,梁某某、张某某,可见他们是多么的心细。
我问他,为何大老远的赶来就为签个名?说到大老远,老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赶来一趟还真正不容易。疫情时期,从无锡市区到东湖塘的公交车停了,好在有地铁。他是先乘地铁,再找到开往东湖塘的809公交车,但因为疫情班次减少了一半,要一个小时一班。这就麻烦了,所以尽管他很早出门,但直到下午近一点才到我这里。
我马上一激灵,问他吃饭了没有?一直在路上,我估计他没有吃饭。
他说吃过了,路上随便吃的。我说不要客气,没有吃,我带你街上去吃点便饭。他连连摇头,不要不要。他补充说他一下车,随便吃了点。后来送他上回程公交车,我发现街上的店门都关着,哪有饭吃呀,他肯定是骗了我。
不是骗我,他是保留着自己的尊严。
送完他,我心里愈加的感动,也有对自己的谴责。一位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为了喜欢我的书,慕名而来,只为给书签个名。这个签名,让我感动!
送的路上,他给我说:“我们几个喜欢你的书,是因为你说了我们想说的话。”
哦哦,就为说了有同感的话?这个时代里,同感就是共振,就是心的相通,多么珍贵的理解呀!我觉得老朱的情感特别丰富,又异常真诚!
一路送他了解到,老朱其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一辈子热爱收藏,现今手上有三百来只从清朝以来的各种各样的钟表,地方媒体对他作过报道,他也可谓是无锡的一位名人。
那天到了晚上,天已经全黑,我吃过晚饭,想起老朱,便拿起电话给他通电话,电话里传来很吵的声音,他说:“还在地铁上,很快就到家了。”又说:“拿到你的签名,我很高兴。”我一看时间,已经七点多钟。老朱的这一天太不容易了。
而我,这一辈子肯定也不会忘记老朱的这一趟上门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