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过后,全国多地开启了高温模式,部分地区气温甚至达到40摄氏度。伴随滚滚热浪而来的还有谣言,包括“蚊子包越大,蚊子毒性越强”“长时间戴口罩可致肺结节增大”……
同样是被蚊子叮咬,为何包的“型号”如此不同?网传“蚊子包越大,蚊子毒性越强”,对于这一说法不少人深信不疑,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常说的蚊子包是皮肤局部的过敏反应。”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刘瑞玲表示,这与所谓的毒性没有直接关系。“每个人的反应程度,与蚊子种类和个人敏感性有关。”刘瑞玲解释,过敏体质的人被蚊子叮咬后,容易引发过敏反应。此外,蚊子包的大小和被叮咬部位也有关系。眼睑、口唇、手背等疏松结缔组织部位,被叮咬后蚊子包也会显得比较大。
目前,口罩依然是大家每天的“必戴品”。前不久,网上传出“长时间戴口罩可致肺结节增大”的说法,称口罩中间层熔喷布系石油产品,其中的微末颗粒会经由呼吸道进入人体肺部,长期佩戴会导致肺结节增大。
对此,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钱晓明表示,在正常使用范围内佩戴口罩,是不会产生微末颗粒的,更不会进入肺部。钱晓明介绍,制作口罩用的熔喷布,是由聚丙烯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的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在正常的使用时限内,不可能产生小分子物质。不过,聚丙烯材料不耐紫外线,经过长时间日光照射,会出现变脆、强度减弱的问题;其在外力的作用下,比如用手捻、搓,也可能会变成粉末颗粒。但是,这种粉末颗粒都是以大颗粒形态存在的,很难被人吸入进肺里。“熔喷布口罩只要不在太阳下暴晒,同时不超过使用期限,就不会产生微末颗粒。一般在背光的地方储存两年内,都是没有问题的。”钱晓明补充道。(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