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又到了每年的梅雨时节,梅雨季里潮湿闷热,皮肤总是“潮黏黏”,地面总是“湿答答”,家里所有家居用品似乎都在接受着梅雨的考验。如何在下雨天赶走潮湿的烦恼呢?小编对付梅雨季节自有妙招!
第一招
及时处理衣服霉点
所谓霉点,主要的成分是霉菌,是真菌的一种,尤其在棉质的衣服上,它会跑到衣服的纤维中,形成很难洗净的斑点。去除霉点时,传言的淘米水浸泡法和酒精溶解法建议不要乱试,因为可能会对衣服产生损伤。洗掉霉点其实和时间长短有关系。如果一有霉点就马上去清洗,效果会比霉点长久后再去洗要好得多,建议用一些有氧洗涤剂。
要防止衣服长霉点,关键是把衣服洗干净和保持干爽。雨天空气潮湿,衣服不容易晒干,久而久之容易形成霉菌。同时,雨天一些人不愿洗衣服,堆放在一起时间一长也会长斑。预防霉点形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干爽。梅雨天空气湿度大,衣服要晾在通风处,也可以在衣柜里放点干燥剂。
同时,梅雨季节时,要多检查下衣柜,如果衣服生出小霉斑,要及时处理。还有,平时尽量少开衣柜、衣橱门,以免吸湿性较强的棉、麻等织物霉变。一些高档服装尽量不要装在塑料袋中存放,以免湿气集中,引起霉变。雨天衣服晒干了,可能也会有一股霉味,洗衣服的时候可以放点柔顺剂,那样晾干的衣服会有股清香味。如果家里有晒干的橘子皮,用干净的纱布或旧袜子包好放置在衣柜,可以保持干燥、去霉味,还可以防虫。
第二招
电视电脑每天开机用一会
梅雨天家电也易受潮,如何防止湿气侵入家用电器内部损坏电路板呢?资深维修人员的建议是不开机,等天气晴朗了再看电视、开电脑。不过一般人都做不到不开电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开机一两个小时,电视机、电脑、收音机等运行过程中能产生热量,驱散机器内部的湿气。此外,很多人习惯将洗衣机放在卫生间里,其实那样容易受潮,最好放在通风干燥的阳台等地方;冰箱在放置时不能贴墙,因为墙面容易受潮,会导致冰箱内部件受潮。这个时候,大家千万别忽视空调的除湿功能,它可以给家居环境除湿,让其它的家电免受潮气之苦。
第三招
牙膏+酒精擦拭霉斑
一旦长期空气湿度过高,家里的家具也会受潮。而且,一些市民喜欢坐在沙发上吃东西,残留的食物可能导致沙发出现霉菌。如果家具出现轻度发霉的迹象,可以尝试用棉布条沾上酒精进行擦拭。在此提醒市民,家具和墙壁之间一定要留出空隙,这样能起到换气的作用,减少家具起霉的概率。
如果布艺沙发出现小霉斑,可尝试用少许牙膏擦拭,再用干布擦干净。不过,最好还是将沙发套拆下来,清洗晾干再使用。同时,家里打扫卫生时,家具一定要擦干。一旦发霉,则有可能木材本身没有经过防潮处理,或是木家具长期处于高湿度的环境。同样可以用牙膏加酒精的方法来去除实木家具上的霉斑。平时,可以在家具里放置一些干燥剂。
第四招
香肠存冰柜,米中放大蒜
湿热的天气有利于霉菌、细菌的繁殖生长,食物容易发霉变质。因此,家里尽量不剩饭,不过夜。如果冷藏过的食物,先彻底加热,确保把食物中的细菌杀死再食用。冰箱里的食物也不要存放过多,而且要严格地把生食和熟食分开放,避免交叉感染。如香肠、咸鱼等可以放在冰箱冷冻柜里,香菇、黑木耳、干桂圆等要放在密封的箱子里。一旦发现有霉点,要立即与好的物品分开。最好少吃或不吃冷冻物品,不要暴饮暴食,可以多吃些益气健脾、消暑化湿的食物。不要贪吃水果,一次吃不完,直接扔掉,不要存放在冰箱里。
雨天,米箱也容易受潮,会滋生出米虫,可以在米箱里放上大蒜,因为米虫很怕大蒜的味道,那样就能起到防止米虫生长的效果。
第五招
房间角落放点生石灰
让房间保持干燥,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用生石灰。做几个布袋子装上生石灰放在角落,可以让整个房间保持干燥。家里的旧报纸也能派上用场。住在一楼的市民,如果觉得地板湿漉漉,也可以试试用旧报纸。关上门窗,拉上窗帘,在地上铺上报纸,几个小时后,地下的水汽就会被吸上来,再把报纸收走,打开门窗,利用流动的空气带走潮湿的水汽。一般来说,家里的浴室基本是湿气最重的地方,长时间的湿气容易滋生细菌,建议在每一次洗完澡后,不妨用冷水冲洗一遍卫生间,再用拖把拖干地面。然后,开窗或打开排风机使浴室快速干燥。
厨房在使用过后,要用清洁剂擦拭灶台和墙壁,防止食物残渣或洗碗水溅到墙面,为霉菌提供栖身之所,到时点点“霉花”可就郁闷了。
要注意的是,早上和晚上这两个湿气最重的时间段,建议关紧门窗。如需要为室内通风透气时,最好选择中午时段。还可以把家具擦干净,然后涂上专用的保养剂。地毯、被子这些,可以等天气一晴,拿到外面的太阳底下晒一晒。
第六招
洗洁精可拿来除雾
在阴雨天出门,除了路面湿滑容易影响行车安全,车主也饱受前挡玻璃起雾、后视镜模糊的困扰,用毛巾擦实在太麻烦,怎么办好呢?这几招防止视线不清的行车窍门值得学习。
首先,空调制冷。把风口调到吹前挡玻璃那一档,记得开外循环,打大了吹冷风。这样很快温度就下降了,雾自然就没了。车主也可以使用专业的防雾剂来解决这一问题,如果手边没有专业的玻璃防雾剂,也可以在窗前抹一层清洁剂,同样能起到防雾的效果。方法很简单,把洗涤剂稀释,再用布轻轻涂一层。也可以选择用家里的洗洁精、洗衣液、沐浴露等,拿毛巾直接抹在玻璃内侧。
第七招
药物防霉
药品也要注意存放好,若是受潮了,药品就会变质,药效和品质就会变差,甚至损害健康。为了避免药物受潮,尽量采用保鲜袋或者专用的药物盒封装好,也可以用玻璃瓶来装,放置在阴凉干燥处。
多知道些
梅雨的民间谚语
我国长江中下游流传着许多与梅雨有关的民间谚语,小编收集了其中的一部分以飨读者。
“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三九”是指阳历1月9-17日,“黄梅”是指芒种节气。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三九期间如没刮过东风,或东风很少,则芒种节气雨量也将偏少。
“寒水枯,夏水枯”,“枯”指雨水偏少。谚语说,如果冬季雨水偏少,则梅雨也偏少。
“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桃花水”指清明节气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的降水。“旱黄梅”指芒种节气梅雨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在长江下游地区,如果清明节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雨水增多,俗称“发尽桃花水”,则芒种节气梅雨将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
“春水铺,夏水枯”,“铺”是指雨水较常年偏多。谚语说明,如果春季雨水偏多,到了夏季,梅雨量少了,易出现干旱。它和“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一样,都是用春季的雨水来预测梅雨的。
“行得春风,必有夏雨”,春风,是指偏东方向的风(东南风居多),夏雨是指梅雨。谚语意思是说,春季偏东风较多的年份,则夏季梅雨一般也较多。
“小满不满,黄梅不管”,它指明小满与芒种节气之间,雨水存在着正相关,即如果小满节气雨水偏少,则意味着芒种节气雨水也将偏少,或黄梅偏迟。长江下游一带也把小满节气里的降水称“早黄梅”,芒种节气的降水称“正黄梅”,夏至节气的降水称为“甜黄梅”。因此,芒种雨水偏少或梅雨开始偏晚(到夏至节气才开始),都称为“黄梅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