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要闻

全国高温津贴账本:

海南一年发7个月部分省份10年未上调

  2022年的三伏天于7月16日开启,而高温早已“待机”多日。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截至7月12日,高温时间已持续30天,影响人口超过9亿。

  高温持续,但工作难免。在2012年,人社部等就印发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各地也出台高温津贴政策,织密高温劳动者的保护网。

  据记者统计,各省份发放高温津贴的时长在3个月至7个月不等,以海南发放持续时间最长。按日发放的津贴标准则在10-25元不等,上海、江苏等省份对高温作业的劳动者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的高温津贴。

  2012年出台的《防暑降温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按月发放的省份中,广东、江苏、浙江、上海、江西、山东等地高温津贴均为300元/月,山西每人每月240元,另有部分省份在100-200元之间,如北京对于室外露天作业者给予180元补贴,对于室内工作者给予120元补贴。

  从发放时间来看,海南是最长的,从4月开始发放,到10月止,共7个月。福建、广东、广西次之,共发放5个月。

  按小时发放的仅有河北一省,标准为室外工作者每小时2元,室内工作者每小时1.5元。

  按日发放的包括重庆、海南、云南、四川、湖北、安徽、河南、陕西、新疆等地。其中,陕西标准较高,为每人每天25元,其余省份基本都在每人每天10-20元的区间。

  高温津贴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劳动者权益,但不少地区在2012年出台办法后,已经多年未改补贴标准。

  如新疆依旧沿用10年前的补贴标准,内蒙古、山西、贵州、云南、重庆等地的标准也已9年未上调,这些地区的补贴标准也相对较低。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看来,高温补贴不仅有实际意义,更有其象征意义。一方面,在高温环境下,劳动者工作确实对身体有伤害,也需要防暑降温的措施,给予补贴,合理合法,也符合社会伦理,“另一方面,发高温补贴,也体现我国法律对劳动者的尊重。从补贴数额来说,也能证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