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胜泉 文 |
在我家阳台一角的收藏物中,有一块搓齿面几乎搓平的旧搓衣板。每每看到它,都会倍感亲切,记忆也会随之打开。
老法头里,母亲和村上女人洗衣服,为节约肥皂,都带上一张小板凳,一只手拎着一竹篮的脏衣,来到村后河边的踏渡上,母亲和邻家女在家长里短中,先把衣服在河水中浸透,简约揉几下,然后水淋淋地拎到石板上,坐在小凳上,搓衣板往两条大腿中间一夹,弓下腰,双手就可以将衣服在搓板上来回搓滚了。反复多次后,把衣服放到踏脚板石的一角上,右手用棒槌不重不轻地敲打,左手不停地翻滚衣服……这时河里的小鱼窜来窜去,还有在一旁玩耍的我,都乐在其中。
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可他们用毕生的爱,把我们八个兄弟姐妹养育成人。如今,我和大哥、小弟都是国家退休干部,二哥做过农村大队干部,四个妹妹成婚后,都有一个美满的家庭。现我自己家五口人,自己和儿子、儿媳都是党员,爱人是中学退休教师,孙子在清华读研。
不忘搓衣板,那块搓衣板是我家翻身过上小康生活的见证物。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母亲比村上其他女人还要勤劳节俭、会动脑筋,洗衣、汰蚊帐、汰被子,在村后河边,都是用烧饭的稻柴灰浸在水里,顺便用棒槌搅拌均匀,用只破旧的麻纱蚊帐布做成的漏斗,沥出灰水,代替肥皂(碱性大,去污好)洗衣汰物。虽然费劲费时,但只要在搓衣板上多搓搓,棒槌多敲敲,水里多洗洗,效果极好。在那买肥皂要凭票,又缺钱的年代,这一招,村上的女人都学着做了。
田里种种收收,家里饭前饭后,衣物搓搓洗洗……勤恳节俭、忙前忙后了一辈子的母亲,2003年5月8日离世,享年90岁。母亲留给我们晚辈最好的宝贵财富,是她一生撸起袖子苦干过日子的奋斗持家精神。
那块搓衣板后来传到我老伴的手上了。那时农村每个生产队都开了一只大公井,有条件的就在自家院子里挖一口小井使用,井水冬暖夏凉,洗洗涮涮,人人受用。我老伴拿着那块家传的搓衣板,常常和其他女人一样,在井台上洗衣服,放心又方便……
由于锡东自来水厂建在我村东面太湖和大运河中间原来种桑的旱田里,2005年,村上人从此像城里人一样,吃上、用上了清洁自来水。这时,老伴和儿媳妇,经常笑盈盈地把搓衣板放在木脚盆里,拧开自来水龙头,倒些洗洁精,就可轻松搓滚衣服了,一次次换水、清洗,方便极了,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穿在身上看上去清爽……
2007年,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老家马甲里与周边村均纳入动迁范围,应了中国那句老话:“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2010年春季开始,我们全家和乡亲逐步告别祖祖辈辈背朝太阳脸向黄土的生活生产方式,笑着搬进了推窗见绿,出门即景,四季有花,现代生活设施齐全的新安镇上回迁公寓楼。拍掉身上的泥土,变成了新市民。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现我家也算过上小康生活了。不仅家有小车两辆,而且新房里添置了全新家具、智能扫地机器人、55寸彩电等电器,还购买了一台全自动洗衣机,放在阳台上使用。家人只要放些洗衣液,手指轻点按钮,不用费神,只要听见“嘟、嘟”的几声提示,就可以打开洗衣桶,将已直接甩干的衣服拿出来,放到自动升降的晾衣架上,太阳里少许照一照,就可整理收藏好,随时取用。用上这种省时省力省心的智能节水洗衣机,真正使现代人过上了神仙般的生活。
回首再看看那块岁月中的洗衣板,感到生活在这个大好年代,有无限的幸福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