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除上海、湖北、西藏外,28省份已披露2021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整体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高于城镇私营单位。
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6837元,对比“全国平均线”,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青海6省份平均工资超过全国。此外,宁夏、重庆两省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也跨过10万元关口。
分区域看,上述8个“10万+”省份中,青海、宁夏、重庆处西部地区,其余5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北京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就业人员之和)年平均工资暂居第一,达194651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前三省份,依次为北京178178元、上海171884元、西藏121005元。截至目前,上海仅公布2021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36757元;西藏则尚未公布相关数据。
对比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天津、福建、海南7省份就业人员2021年平均工资超6万元,即月均工资超5000元。分区域看,上述7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为啥总感觉“拖后腿”“被平均”?
国家统计局分析,公众对工资收入的感觉往往是依据拿到手的实发工资,但统计部门统计的工资是税前工资。其次,平均工资不等于个人工资,不能简单拿个人工资与总体平均工资进行直接比较。
国家统计局指出,工资和收入一般呈现正偏态分布, 平均值往往偏离并高于一般水平,即大多数个体数据低于平均值。(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