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新闻

从“女儿节”到“情人节”

无锡和七夕 渊源可不简单

  (还月亮 摄)

  余光中和夫人在锡惠景区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古老的七夕节如今已被世人重新演绎成浪漫的“中国情人节”。那么,旧时的七夕节到底是不是“情人节”?无锡和七夕有哪些渊源?如今年轻人又怎么过七夕呢?请随本报一起去探寻一下吧。

  七夕成为“中国情人节”

  和无锡关系不小

  七夕节虽然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典故,但传统的七夕节并不能算中国的情人节,中国传统节日里面没有情人节,恋人们有段时间不得不把西方情人节和圣诞夜当成情人节来过。这些年在继承传统的七夕风俗的基础上,加入“中国情人节”的定位,受到了广大文化学者、民俗专家和情侣们的欢迎。而七夕的这个创新发展和无锡有着不小的关系。

  无锡红豆集团从2001年开始,率先举起“七夕·红豆相思节”(后定名为“红豆七夕节”)的大旗举办系列活动,通过诗歌朗诵会、民俗论坛、寻找当代王维、征集最美爱情故事等多种形式,并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传播。

  2002年,第二届“红豆七夕节”在首届的基础上扩大了规模和影响,台湾东森电视台与无锡多家媒体首度联手进行直播报道。宣传部门委托江南大学教授庄若江邀请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参加。余光中欣然接受邀请,来锡参加了这场活动,并以“红豆”为题,为“红豆七夕节”赋诗一首。余光中的这首《红豆》,在活动中由海峡两岸的10对情侣登台朗诵,成为这一系列活动的高潮,也是最精彩的吸睛之处。

  面对西方情人节的盛行,余光中不无幽默地建议“用红豆抵御玫瑰”,并始终不遗余力地呼吁保护中华千年文明,呵护民族文化的一脉相传。

  庄若江告诉记者:“这次活动后不久,我读到了余光中的《用红豆抵御玫瑰》一文,后来再见面时我问他:‘余先生,您觉得中国的红豆真能抵御西方的玫瑰吗?’他乐观地说:‘中国的端午、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都恢复为法定节假日啦,七夕、元宵也自然可以向西方情人节收复失地啊。’他笑笑又说:‘我相信红豆可以抵御玫瑰,还因为红豆本来就比玫瑰更坚韧,当然比容易凋谢的玫瑰更有力量。’”

  庄若江回忆道:“我陪同余光中去红豆集团参观,红豆集团创始人周耀庭送给余光中一件精美的红豆微雕工艺品:一颗硕大的红豆上镌刻着王维的《红豆》诗,一豆能容下一首七绝,也足以印证红豆之大。也是在那一回,我们都首度领略了红豆的特别:不仅通体红透、形状扁圆、大若指甲,且坚硬无比。周耀庭说,这种红豆泡在水中不管多久既不会变软、也不会发芽,是一颗真正‘捶不扁、砸不烂’的‘铜豌豆’。所以余光中说:这样的红豆,当然比容易凋谢的玫瑰更有生命力。”

  记者了解到,从2001年起,红豆集团每年举办“红豆七夕节”,给这个原属于农耕文明的七夕节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助力将其成功打造为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

  融入传统和民俗

  无锡情侣越来越钟爱七夕

  这些年,无锡情侣对于七夕节的态度有何变化呢?记者采访了一些民间红娘。

  据“江南红娘”的沈冬玲介绍,现在的情侣对于七夕这样的中国式情人节比以前重视多了。她们这里处于交往阶段的会员们都会把七夕节当成可以升温彼此感情的重要时刻。常规的吃饭、看电影、送花、送巧克力、口红、包包等都是热门选项。七夕正值暑期,有些情侣会在七夕特地休个年假,七夕全天都在一起度过,相约去景区逛逛,融创文旅城、摩天轮、拈花湾等都是热门去处。

  “江南红娘”的95后会员小吕向沈冬玲透露了他的七夕安排:他觉得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出门必备口罩,女孩子一般都很注重形象,他就给女友订制了印有橘子图案的特色口罩。他还早早准备了一根带有金橘吊坠的金项链,准备七夕那天藏在蛋糕里,给女友一个大大的惊喜。

  在小吕看来金橘是他和女友小张之间爱情的“吉祥物”。他们是在一次采橘子的交友活动中相识的。刚开始他们并没有互相关注到彼此,大家都沉浸在采橘子的热闹氛围里。小张踮起脚伸手要摘树上一个挂得比较高的橘子,可还是差点距离。此时一只大手伸过来顺利地摘下橘子递到小张手里。后来在“吃橘子比赛”游戏环节里,凑巧小吕又和小张成为临时情侣,小吕平时并不喜欢橘子的口感,但是为了不至于拖累搭档,不顾橘子的酸涩大口吞咽,小张则以最快速度加油剥橘子。二人搭配默契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在小吕看来胜利的不是游戏,而是爱情,二人由此顺利地开始了浪漫约会。

  红娘金姐认为,情侣们普遍认为,复兴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的是行动,而不是坐而论道的空谈,中国人就应该过中国人自己的节日。七夕节现在已成为男方向女方表达爱意的时刻。现代的女性更注重仪式感,以前情侣们过洋节,一般也就吃个饭、看个电影。现在过七夕节,则可以把很多中国文化传统和民俗融入其中,更有意义。(晚报记者 孙暐)

  钩沉

  老无锡的七夕

  在古代,七夕风俗流传最多的是“乞巧”。这一夜妇女们都结彩线,穿七孔针,看谁穿得最快最准。这意味着乞到的巧多,今后绣花会更巧。

  吴地民风相近,包括无锡在内,江南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如“拜星穿针”“投针试巧”“蛛网乞巧”“厚盼彩云”等,但各个地区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有些地方的乞巧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也有学者认为七夕旧俗可以概括为:“讲故事”“看巧云”“乞巧会”“鸳鸯水”“红指甲”“挂七结”等。

  在文化学者浦学坤看来,每年七夕这天,牛郎与织女在银河中的鹊桥相会,反映男女追求爱情自由的一面,但七夕节与西方的情人节不可简单类比。中国的七夕节在古代更像是女儿节,每到这一天,妇女们就会通过各种活动,比赛谁的手更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