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新闻

高温下的“冷职业”真那么“爽”吗?

  炎炎夏日,大汗淋漓,如果能享受到空调、电扇等带来的清凉,无疑是最惬意的事。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工作环境温度十分“凉快”,时常被羡慕,但是,他们的工作真的有那么“爽”吗?

  记者实地探访了制冰厂工人、冷库管理员以及滑雪场安全员,带大家了解这些“冷”职业不为人知的一面。

  保障游客安全

  不能有一秒钟懈怠

  进入融创雪世界的第一件事情,史佳伟就是穿上厚厚的滑雪棉袄以及棉鞋,身为滑雪场的安全员,根据当日游玩市民的人流量,安排场内各个点位上的工作人手;确保雪道滑行区域、游玩区域的安全;每天营业前,一步一步走遍整个滑雪场地巡视,已是他从业多年的习惯。现场,史佳伟站在滑雪场坡道的下侧,当游客从高处滑下,没有来得及刹车、转弯,或是摔倒,史佳伟便成了以最快速度向他们伸出援手的人,“我们需要及时辅助,不让游客受伤。”

  “不能有一秒钟的懈怠,细心的市民都会发现,在雪世界各个坡道区域都会有安全员守着,几乎50米就有一位,整个滑雪场一般安排超过20位的安全员,如果是节假日游客比较多,安全员人数就随之增加。”史佳伟表示,滑雪场安全员就像是游泳馆救生员一样,有的是定点不动的,有的则需要不停地来回巡视,宗旨就是确保游客安全,检查场地里所有的安全隐患,并掌握各种救援技巧,确保每条雪道畅通,以及清理和养护工作。融创雪世界当日室内温度达-7℃,记者穿着厚厚的滑雪棉袄,才进入15分钟就已经感觉手脚冰冷。

  史佳伟总这么跟朋友开玩笑,到了夏季在这里工作完全是一个绝佳的“避暑胜地”,但新入职者会比较辛苦,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自己一开始就冻得够呛,“半小时下来手脚已经不听使唤了”。所以,滑雪场内的安全员都必须提前做好热身运动,来保证自己快速适应滑雪场的温度,同时也会提醒刚进滑雪场的游客提前热身,以免运动时受伤。

  “一直觉得我的世界,跟季节并无多大关系,因为温度永远是零下、视线中始终是白色。”史佳伟是北方人,热爱滑雪也喜欢看雪,他一直觉得可以从事自己喜好的工作很幸福,而有趣的是来滑雪场从事这份职业的人,想法跟他几乎一样。

  上百种雪糕

  存放在哪里了然于胸

  掀开透明的帘子,发益食品有限公司的管理员吴浩雷从冷库中走了出来,缭绕的水汽顺着他的动作钻出来,很快就消散在逼人的暑气中。从-20℃到38℃,吴浩雷的眼镜片瞬间蒙上了一层细密的水珠,他微微低头,眼睛上抬,穿过眼镜和眉间的空隙把视线落在了钉在墙边的订单上。

  订单上罗列了二三十个冷饮品种,吴浩雷扫了一眼,指挥着身边的小伙子到不同的仓库里去取货。一个冷库分为上下两层,有三千多平米,吴浩雷掌管的三个冷库加起来,里面存放着上百种雪糕,哪个品牌大概放在什么位置、存货有多少,吴浩雷了然于胸。“大家一起合作,很快就能把分布在角角落落的雪糕找齐全”,说话间,他再次拉上小推车,走进了冷库。吴浩雷的棉衣棉裤裹得严严实实的,毛线帽包住了耳朵,棉手套的开口处规规矩矩地扣着,严丝合缝。十年前,第一次从难耐的酷暑中走进这片晶莹的冰雪天地,吴浩雷用“爽”来形容当时的心情,但时间长了感觉就不一样了。“年轻时贪凉,现在对寒气要时刻保持警惕”,吴浩雷告诉记者,如果不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可能会留下慢性病。每天盘库、整库的时候,一钻进去就是一两个小时,时间久了,睫毛上都会凝上一层白霜。在冷库里待了一段时间后,棉衣也会被水汽浸湿,变得硬挺挺的,举手、走路都能感觉到被“绊”着。

  吴浩雷说,冷饮出货很讲究时效,订单来了,就要争分夺秒。今年夏天分外炎热,生意也随着气温的攀升纷至沓来,同比增长了20%左右,他和同事每天早上6点就来到仓库准备开工,最近这段时间,更是为了把当天的订单发完常常加班。一晃已经从业超过十年了,吴浩雷的感受从最初的“爽”,到在频繁的冷热交替中感到“不适”,再到如今的习以为常,他直言,自己现在是抗冻却不耐热,“冷库里出来再接受太阳的暴晒,会扛不住”,于是他还养成了穿防晒衣的习惯。

  每天制作搬运

  2000多块“大冰砖”

  一把铁钩钩住冰块一边,用手扶住另一边,一拉一拽,一块重达60公斤的冰块就立了起来,顺着地面上潺潺的流水往前推一把,冰块就像在流水线上一样,排着队从冷库里“溜”了出来。站在冷库门口的尹军眼疾手快,钩住最前面的一块,转了个方向,传给同事装进货车。

  中午12点,户外温度高达39℃,位于盛阳食品城的盛阳制冰厂里,只有-5℃,七八名工人热火朝天地在接力,把两百多块冰块全部搬上货车,发往朝阳市场。一辆厢式货车刚刚开走,在不远处排着队的小货车又驶了过来,挪到指定位置,打开后备厢车门,迎接这一室冰凉。“蔬菜、水产、肉类等食品的保鲜都需要冰块,早上5点多就有人来排队取货了,我们一天制冰数超过2000块”,尹军脚下是顺着冰块流出的冰水,身后是轰隆作响的机器、毒辣辣的日头,真可谓“冰火两重天”。

  在存放冰块的仓库后面,一池池冰水正在经历着冷却、冰封、成型,这制冰的“火候”和起冰的时间都由尹军一手掌握。“今年天气特别热,用冰需求也比往年高,机器24小时连轴转”,尹军说,往年冰块主要是供应给盛阳、盛岸、朝阳等大型农贸市场,而今年还增加了一个新用途——为核酸检测点降温,整体用量上涨了15%左右。冻一池冰块大概要20个小时,为了让周转效率最大化,尹军的手机上开了七八个闹钟,吃着饭、睡着觉手机也会随时响起,提醒他又一池冰块到了“成熟时”。

  “别看他们都裹着棉大衣,其实身上早就被汗水浸湿了,这一批搬下来要一个小时左右”,尹军指着冷库里的工人说道。他直言,“这是一个挑人的活,要适应在零下温度中干活,还要能忍受频繁的冷热交替。”即便已经干了很多年,尹军下冰库时,还能感觉到冷气直往毛孔里钻。开始运冰之后,身子渐渐热起来,汗水闷在棉服里,可不好受。说起从业的感受,尹军依然流露出了欢喜,“大夏天看着这些冰块,心里头就觉得凉快”。“让老百姓吃上新鲜的蔬菜和鱼虾,我感觉这个工作又多了一重意义。”

  (晚报记者 陈钰洁 马晟/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