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7800多个入河(湖)口均记录在册

“一口一策”,排污口进行零死角治理

  昨日,记者从无锡市生态环境局获悉,经过三年的排查、监测和溯源工作,全市范围内长江、太湖流域近7800多个入河(湖)排污口均已记录在册。目前,列入分类整治的入河(湖)排污口6354个,已完成整治5227个,整治完成率达到82.21%。

  铁脚板+高科技

  从农业农村、工业企业到河港沟渠、城镇雨洪的排污口“家底”十分可观,对于“什么口、谁在排、排什么、往哪排”等问题需要实时掌握。为了能对每个排污口情况“心中有数”,铁脚板和高科技缺一不可。

  1-7月份,惠山区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保持100%,入河排污口整治“功不可没”。记者来到了位于惠山经济开发区的一座城镇综合污水处理厂,现场高质量的水环境加上怡人的风光,让这里成为各类生物安营扎寨的好去处,整治成果显而易见。具有消纳、降解和净化环境污染的生态缓冲区,优化提升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排污口,减少尾水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让曾经的废水坑变成如今的“绿宝石”。

  近期,惠山区瞄准辖区内7大类17小类的排污口开启一场整治大战,以精准“全域图”定制“作战线”,不让“一滴污水入河”。“全域图”涉及面积达329.38平方公里,靠人力走遍每一寸难度极大。无人机航空遥感按29个分区开展1:1000摄像作业,迄今为止飞行达1400余架次。“无人机航拍高清图像和解译成果导入惠山入河排污口排查软件后,为按图索骥徒步陆查打好了基础,人工实地‘梳篦式’的现场排查可以直接打击问题排污口。”惠山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淹没在水下的排污口和可能存在的暗管,无人船“水查”可以最大化地发挥作用,采用无人船搭载侧扫声呐进行排查,探测的图像实时传输到地面便携式基站,实时观察河流底部和两岸的声呐图像,对疑似地点可以反复探查。

  牵一发而动全身

  全市排污口分布广泛,痛点、难点问题也各不相同,必须要按照“一口一策”的原则,对症下药才能根治污染问题。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后续的整治提升才是真功夫。

  记者漫步宜兴浯溪塘边,清澈见底的池水,生机勃勃的水草,时不时还有不知名的水鸟嬉戏水中,如画般的风景让人眼前一亮。浯溪塘位于宜兴重要国考断面殷村港的上游,别看水域面积不大,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的水质也就成了殷村港水质的晴雨表。去年,殷村港水质波动,暴露出不少治理问题。“今年入夏以来,殷村港的水质情况不断向好,尤其是总磷指标有明显改善,由之前处于临界值变为稳定达标。”宜兴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黄斌告诉记者。

  为提升殷村港水质,通过对周边环境状况的摸排,相关部门将目光锁定在上游的种植业排污口。农田退水的后续处理一直是难点,一旦大规模的农田退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极易导致水中的COD、氨氮、总磷含量超标,直接影响水质,对于殷村港这类国考断面的水质也会产生间接影响。为此,排污口周边湖荡水域的生态化改造至关重要,不仅要有效地拦截到大片的农田退水,还要有助于净化上游来水,改善水质。经过集中整治,如今的浯溪塘已经成了“尖子生”,水质能够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典型案例值得各方借鉴。宜兴某生态园采用“三池两坝”的治理模式,重新规划池塘进水系统,改造后规划养殖水面1510亩,净化水面234亩,净化水面为养殖水面的15.50%。养殖尾水经生态沟渠、沉淀池、过滤坝、暴晒池、湿地等多级处理后,不仅可以实现达标排放,还可以养殖尾水循环利用。宜兴某石材市场长时间生活污水、雨水混排,河水富营养化问题严重,通过自查自纠、增设末端水处理设备等措施,基本消除了雨污混排现象。这些入河(湖)排污口分类整治的缩影,可见无锡在水治理方面的“深厚功力”。

  (晚报记者 殷婉婷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