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三角四省市市场监管局起草《长三角区域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方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又一次挑起人们对预制菜的讨论。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与现做菜相比,预制菜需提前进行加工处理,但本质仍为“菜肴”。曾经,疫情防控下的年夜饭市场“催熟”了红极一时的预制菜。在锡城骤然出圈、走起一波“花路”后,它却迎来不少争议和吐槽。
现状
锡城预制菜
在哪里“出没”?
继外带年夜饭后,外卖是第一个被预制菜占领的地方。喜欢点外卖的市民赵琳曾一度对某品牌店的酸菜鱼十分上头。“鱼肉很嫩,也没有鱼刺,每次的餐品味道都很稳定,半小时内必然收餐,价格还很便宜,一份鱼加一份饭,用上平台的优惠券,20元都不到。”后来,出于对太过稳定的餐品质量的好奇,“直球”的赵琳联系了外卖老板询问原由,得知原来是预制菜。“想想也合理,真要接单制作,哪里会那么快,何况饭店都卖50-80元一份呢!”
一家外卖快餐店老板于先生告诉记者,预制菜在外卖平台的使用率十分高,不少快餐外卖、卤肉饭和小份菜等都会使用预制菜。和已是成品的料理包相比,预制菜通过将食材切配好分装或做成半成品,只需要简单炒制。相比现切现炒,预制菜的上菜速度和销量不可同日而语。“顾客想要快速收到餐食,真要接一单做一单,那可没啥销量。”有些外卖甚至连像样的门店都没有,几平方米的小空间内只有预制菜加热的操作台,连餐桌都放不下,哪里会有真正的后厨。
在一些超市和买菜电商平台,预制菜十分走俏。今年是大润发推出年菜预制菜的第三个年头,当时的销量就比去年增加15%。记者最近走访超市发现,更多品类的预制菜品出现在货架上,包含本帮菜、浙菜、徽菜、淮扬菜、川菜、粤菜、闽菜等多个菜系。预制菜一途已形成规模化效应,更成为锡城不少家庭主妇的首选产品。
网上“花钱去餐馆吃了一顿预制菜”的吐槽,在锡城的自营餐馆倒是鲜见。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部分冷菜会使用预制菜外,锡城但凡有点影响力和口碑的餐馆,大多秉承“现点现做”“点啥做啥”。泓历餐饮东亭店主厨肖先生说:“有本事的厨师和有追求的饭店都不会轻易使用预制菜,因为菜品特色本身就是制胜之道。”
槽点
不好吃、不便宜、缺乏仪式感
预制菜市场占有率节节攀高,但最大的槽点点就是不好吃。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62.32%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口味一般”,3.32%的消费者觉得“预制菜口味较差、不好吃”。《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61.8%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的口味复原程度需要改进,47.8%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的食安问题需要改进。在消费者认为预制菜行业需要改进的问题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口味复原程度。“口感的确和现做的有差别,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新鲜度。”无锡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陈为民认为,到店堂食的菜由饭店大厨即时烧煮,热菜放凉了都会有口感差异,何况经历再次加热等二次操作呢?还有人吐槽,正是预制菜的标准化出餐,失去了口感的多元化,因而“不好吃”。市民孙怡菲说,以前吃小酥肉,会比较各家的不同,如这家有蒜香,那家爱孜然,这家更嫩些,那家“黑名单”……可现在预制菜一上,产品标准化带来口味标准化,“吃到嘴里都是一个味,没有惊喜,也食之无味了。”
预制菜不便宜也是槽点之一。据了解,买菜平台上的一道包装型预制菜在20-80元不等,而算上各种优惠券,20元价位的外卖能填饱一顿餐,80元价位的外卖甚至能吃上一顿火锅或点上几道菜了。而预制菜买回来还需消费者自己动手加热或加工,这样一算,预制菜并不便宜。“佛跳墙是不错,但看到80多元的预制菜,我还是觉得去店里花100多元吃更值得。”市民小秦说,他此前为方便家中长辈做饭而购买预制菜,结果两三个大菜就花了近300元,这些钱够去中餐厅喊上一桌菜“撮”一顿了。
此外,预制菜缺乏仪式感也让人皱眉。市民葛女士说,对于真正喜欢做饭的人来说,预制菜既不新鲜,又不好吃,还抹杀了自己动手的意义。“的确方便快捷,但无论是约会还是饭聚,总觉得缺乏些诚意。”她认为,预制菜上桌,无论是宴客还是自吃,总有些敷衍感,不如堂食庄重,也没有自制来得有趣味。
迷思
冷冻好还是冷鲜好?有食品添加剂吗?
预制菜就是冷冻食品吗,冷冻食品不如冷鲜食品?预制菜里面是否有很多食品添加剂,不健康?预制菜的原材料都是不新鲜的、临期的食材吗……关于预制菜的这些迷思,叮咚买菜相关负责人田先生作出了一系列解答。
他介绍,预制菜有冷冻食品,也有冷鲜食品,冷鲜和冷冻各有优势。冷鲜品使用更方便,用户想在什么时间点吃都可以;而冷冻食品其实比常温食品更健康,因为常温食品要用很多添加剂来保鲜。不管是冷鲜还是冷冻,任何一种温层取决于商品属性和用户的使用场景。就像即食性的卤味熟食和面浇头等就适合做成冷鲜品,如果把汤品做成冻品,冰疙瘩解冻就很难。此外,冷鲜的物流成本更高、损耗更高,因此定价就会考虑损耗,消费者要付出更高的价格。
有些预制菜里的确会有食品添加剂,但都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使用。事实上,预制菜工厂也在做迭代升级。2020年做小龙虾,因为酱料放久了会沉底,所以做出来的成品时淡时咸。后来对检测手法进行了迭代,有了盐度计而更精准化,不再凭个人口感去判断咸淡。冷冻技术也有升级。有了液氮冷冻,-196^0C能在两三分钟内快速保存肉类,口感就非常好。此外,预制菜领域也出现了专业细分化趋势。比如牛大骨和酱料拆分,由不同的工厂供应;酱料和蒸煮由特定的不同工厂分别制作等。
声音
健康安全美味才是竞争力
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3459亿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食品企业已一拥而上,连锁餐厅依托“中央厨房”更是乐此不疲。加上宣布在未来三年打造20个销售亿级预制菜品牌的京东、成立一系列“预制菜事业部”的盒马、推出独立预制菜品牌的叮咚买菜、大力发展预制菜项目的美团买菜等互联网企业助攻,锡城的预制菜市场必然越来越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预制菜风口已来,对菜品的源头监管、质量把关和口味提升才是当务之急。此外,合理定价与消费者知情权也需得到有力保障。“舌尖上的健康安全和美味,才是预制菜企业真正的发力点和竞争力,这需要企业的自律以及全社会的他律。”陈为民说。
(晚报记者 天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