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恐”和“社牛”成了流行词语,年轻人纷纷用它给自己或他人贴上标签,以标志自己在人群中的心理状态。
“社恐”,就是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充满紧张或者恐惧;“社牛”,则与之刚好相反,在大众社会中可以与陌生的人自来熟,敢于表达,不怕异样的目光,不怕被嘲笑被关注。目前,这两种说法似乎已经不再是社交极端心理的表述,也不只是形容极少数人的专门词语,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在这两个词中选择一个给自己贴上一个“身份”标签。
你是“社恐”,还是“社牛”?你觉得这样的心理状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作出怎样的改变?……带着这些问题,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格”文学社的同学们展开问卷调查,并对本校部分同学和老师进行了访谈。
问卷调查
有轻微“社恐”的超六成
在发放的“你是‘社恐’还是‘社牛’”问卷调查中,回收469份有效问卷。其中,有轻微“社恐”的287份,占比61.19%,完全不“社恐”的有63份,占13.43%,比较严重的77份,占16.42%,非常严重的42份,占8.96%,由此看来有很大比例的同学是有轻微“社恐”的。
在关于“社恐”场景的描述中,有322份选择“在陌生人群中开口讲话”,占68.66%,其他依次是“路上怕遇到熟人”,161份,占34.33%;“有老师在”,140份,占29.85%;“去办公室问题”,112份,占23.88%;“在熟悉的人群中讲话”,84份,占17.78%。由此可见,如何融入和适应新环境是同学们当前最大的社交困扰。
而关于“社牛”,承认自己完全是的,有28份,占5.97%,“偶尔在熟人面前是”的350份,占74.63%,“从来不是”的有91份,占19.4%,“在陌生环境可以放飞自我”的有35份,占10.45%。由此可见,大家以为“社牛”是凤毛麟角,其实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曾有过人生的“高光时刻”。
同学看法
扮作“社恐”,只是不想交际而已
关于“社恐”还是“社牛”,高三8班张玳宁同学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其实,‘社恐’不一定是真正的社交障碍,也不是啥心理疾病,我倒觉得有的时候给自己贴上一个‘社恐’的标签,自嘲一番,也能避免很多尴尬。”
当然,他对自己的定义却很独特:“也许我自己总是在‘社恐’与‘社牛’之间摇摆,要是按照最新的说法,我应该是另一个标签——‘社杂’。每个人不是都在努力寻找着自己的舒适圈吗,喜欢清静的时候,我就扮作‘社恐’,一言不发刚好享受清静,我不是害怕交际,只是不想交际而已,有的时候也是被别人给贴标签了。”
高三14班李林鹤对各种大型活动的主持、策划,都得心应手,在同学眼里,他就是典型的“社牛”。据说,现在还有更新的一个词语,也叫“社恐”,是“社交恐怖分子”,比“社牛”还要高一级。“‘社牛’是你们封的,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怎么张狂。”李林鹤说,“我性格外向,从小就爱和各种人打交道,而且这些年的学生干部工作,让我对抛头露面这样的事情觉得都很自然,你们以为的‘社牛’,其实不过就是他自己选择的合理或者合适的状态而已。”
成因初探
竞争压力是“社恐”的主要原因
“社恐”和“社牛”在学生眼里不是稀有“病种”,而是人生常态,我们看来也可以坦然了,至少不必过分担心,因为这大概率是与同学们给自己朋友圈、QQ号码做的标签一样,有时候也许通过这个标签实现了“自嗨”。
“不过,我们还是要审视一下同学们产生‘社恐’的原因,这样才能有机会对自己的心理及行为进行适当的干预和调整”。“一格”文学社指导教师、语文学科周海燕老师说,“年轻人的心理有时候有点说不清,比如,我们既有胆量和陌生人说话,又害怕在陌生人面前开口;我们愿意熟人间交往,但有时又不愿意和熟人来往;我们渴望自己受到关注,但是又担心自己出糗,遭到批评,被取笑,等等。”
高三3班陈禹衡同学来自实验班,班级大咖云集,同学中既有“社恐”,也有“社牛”,他说:“其实,竞争压力是‘社恐’的主要原因,人们在竞争对手面前,更喜欢隐藏实力,主动选择当个‘社恐’,也未可知。至于那些大神嘛,他们从来都活在自己的学习世界里,从来不会考虑外界的眼光之类的,所以‘社牛’其实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至少在我们班级,大家都相安无事,谁也不把谁当另类,允许并接受每一个人的存在,不也很好吗?”
周海燕老师分析认为,当代中学生在社交方面的确面临挑战,我们的父母以及祖辈们,社交能力很强,也是和他们当初的社会形态有关,集约型的劳动、开放型的社区,都促使他们与人沟通无障碍。而现今的孩子们,网络时代本身就让人孤独,再加上生活节奏快、学习任务重、竞争激烈等,自然形成不爱表达、不爱沟通的习惯,久而久之似乎就成了自己的一个标签了。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轻松撕掉标签,关键是我们是否主观上接受这样的状态。
其实,接受采访的很多同学都表达出对自己目前现状的不满意,有时只是在等待一个契机,或者一种情境,能够让自己做出改变。我们很多人对“社牛”充满羡慕,对“社恐”表示理解,更希望自己活在介乎两者之间的位置上。
未来“人设”
近八成希望自己
“变得开朗大方但不是社牛”
再有一年就要升入大学了,如果换个环境重新开始,你打算开始一段新的“人设”吗?当这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眼前一亮,在对未来的设计中表现出对当前状态的主动调整。
调查结果表明,有49位同学希望自己将来做个“社牛”,占10.45%;有371人希望自己“变得开朗大方但不是社牛”,占79.1%;只有28人选择“主动社恐,远离交际”,占5.97%。以此看来,年轻人更多还是期待自己在社会交际中能够占据主动权,虽然不是过分张扬,但是开朗活泼、大方得体、主动阳光,这些积极的心态都是同学们所喜欢的人设。
“贴个‘社恐’或者‘社牛’的标签也无所谓,它不代表我是‘病人’,它只是代表我喜欢的一种生存方式而已,所以没必要纠正,没必要紧张,没准在某个意外的时刻,我会成为自己想不到的自己。”李泽厚同学对此充满乐观。
“‘社恐’还是‘社牛’不是时尚病,而是青年的一种生活状态,社会多点包容,给人以机会;朋友多点掌声,给人以肯定;自己多点勇气,给自己以胆量。让每一个小心翼翼开放的花朵,都感觉到阳光的美好,都能舒展,就是最好的状态。”周海燕老师对同学们的调查结果总结说,“至于‘社牛’嘛,我相信他们都有自己把握的尺度,只要不是病态和哗众取宠,我都支持和赞赏!不过我提个建议,没必要等到上大学的那一刻,要有所改变,随时都可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