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起,金色稻浪翻滚,丰收画卷渐次铺展。10月18日上午,数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无锡首批中熟稻在太湖水稻示范园开镰收割。经过烘干碾米等加工工序,本地新米10月下旬起即可批量上市。今年夏天,无锡高温猛于虎,一度突破40℃,据介绍,地产水稻经受住了“烤”验,品质依然优秀,一碗碗喷香的新米饭,背后是无锡优质稻米产业化、规模化的功劳。
精准调控
高温并未影响品质
无锡人期待的优质大米主要来自中晚熟品种水稻,在近日晴好天气的加持下,它们全面进入丰收季。
“无锡主要种植武香粳968、南粳46等优质水稻品种,这些品种活性强、抗性佳,今年漫长的夏季高温未对其品质产生影响。”据无锡太湖水稻示范园生产服务中心副主任蒋珑介绍,盛夏期间,田间杂草较往年更多,通过施用叶面肥、增加灌溉次数等办法,全程精准管控,稻米品质保持优质。经初步测算,太湖水稻示范园内的主流品种稻米亩产超过1150斤,到11月中旬,本地大米将全面完成收割,预计中晚熟品种水稻总体保持产量与品质的“双赢”。
未来可期
自动隔绝土壤重金属
品种是稻米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无锡优质大米的“芯片”实验室位于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哈勃生物种业技术研究院。2011年,负责人汪庆带着科研团队从事优质稻米的基因研发和培育,他手头厚厚的《种植记载本》上,记录着上万份试验田稻米的数据,进行着“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纯朴实践。
试验田内,大片翠绿色的中高秆水稻弯下了沉甸甸的枝头。“这批水稻今年首次在无锡试种,单穗可达400粒。”这批长势喜人的新品种“嘉锡优610”,种植了70亩。前几天,实验室收割了部分进行测试,煮出的米饭特别香、糯,米粒外观圆圆胖胖,白白净净。该新品种今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是科研人员灵活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基因组分析技术和花药培养技术等先进育种手段研发的新品种,亩均产量可达1700斤左右。
在无菌环境的实验室内,穿戴防护服的育种科研人员不断用镊子抓取各类玻璃小罐内的种子标本,这是一种先进的分子生物学育种手段,研发、检测环节都需精细操作。科研人员从培养基内的稻穗胚芽里找出核心部分,经过细致的剪切,导入到相关组织,来提炼、优化种子的功能。源自无锡哈勃种业的稻米育种不仅承担了本地大米的保供生产,也助力全国水稻生物技术研发、孵化培育、技术转让和种苗繁育。一组实验人员正在研发、试验可自动隔绝土壤中镉元素等重金属的新品稻米。
为了从“吃饱”到“吃好”,无锡大米育种以品质为主线,结合高产、理想株型等,运用分子精准设计育种理念和技术,选择最佳亲本通过杂交选择,育成优质高产的晚粳稻米新品种“哈勃903”、“嘉锡优610”,在国内拥有较大影响力和品种权。据悉,无锡哈勃种业与浙江大学、国家水稻实验室等科研院所长期深度合作,承担了浙江大学、隆平高科、荃银高科国家联合体单季晚粳试验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个种业项目,在短短10年中,将水稻育种至少需要5年的年限缩短为2年。
加速奔跑
无锡水稻“技术输出”
无锡曾是历史上的四大米市之一,鱼米之乡出好米的底蕴,在新时代的农耕节奏中不断谱写种业振兴新篇章。如今,具有优势竞争力的水稻育种“无锡品牌”,为无锡大米高质量发展铺就亮眼底色。
在国内顶级植物遗传育种专家舒庆尧教授团队和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武育粳水稻创始人江祺祥教授以及中国功能性大米研发第一人朴钟泽博士等专家的指导下,无锡稻米育种实现了技术输出,苏北、海南、山东的广袤田野上,都有来自无锡锡山的水稻优良种子,哈勃种业已成为国内外水稻单倍体育种规模最大的基地。截至目前,哈勃种业已成功培育出水稻优良品系2000余份,通过省级及以上水稻品种审定6个,另有4个通过省级及以上水稻品种初审正在公示。去年育成的“哈勃1s”是无锡第一个自主培育并通过审定的水稻新品种;已育成的“锡稻1号”在苏北地区播种面积超过60万亩,产量、品质和抗性均高于现阶段主要栽培品种。
锡山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高水准育种是稻米品质的王牌保障。好品种、好生态、好模式,正在书写无锡大米绿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晚报记者 陶洁/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