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53岁的高管丁耘猝死的消息,不禁让人扼腕。虽然没有官方证实,但是据接近华为的人士透露,丁耘是在28公里长跑后突发心脏病导致猝死。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各种运动健身热的兴起,“运动性猝死”时有发生,运动达人的猝死也引发了市民的关注。对此,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相关专家提醒广大市民,运动时,要用心倾听身体的声音,做到适量运动、科学健身。
运动达人不易猝死?
不一定,80%是心源性疾病
据悉,丁耘工作之余热衷长跑运动,休息时间几乎都用在跑步上了。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位运动达人,也遇到了不测。记者搜索了一下,近年来,《成长的烦恼》中老爸杰森·西维尔大夫的扮演者—加拿大演员艾伦·锡克在跟儿子玩冰球时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澳洲留学生郑梓俊在练习泰拳时猝死;健美运动员Dallas突发心脏病身亡……这些情况很可能属于“运动性猝死”。运动性猝死是指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出现的意外死亡,80%的猝死原因是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炎等心源性疾病,15%是脑源性疾病,5%是其他原因。
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心肺康复科负责人郝建凤介绍,运动性猝死,可能与当事人的运动方式、运动频率、运动时间特别是运动强度有关。比如有的人年纪大了,但是从事的运动项目不合适,或者太剧烈,再如运动的频次太多、每次运动时间太长等。即使是每天运动的人,每天的身体状况也未必相同,更何况,部分人可能有心脏病但自己不知道,有的甚至心电图正常,平时也没有不适症状或是有症状自己挺一挺就过去了,也没有太在意,但是在剧烈运动时就诱发了潜在的疾患,增加了猝死风险。此外,运动性猝死还有一些好发节点,以长跑为例,如冲刺时,往往要使出浑身解数挺过去,人体感到最难受,心跳和呼吸急速加快,大脑供血不足,这时容易猝死。还有就是持续时间比较长或剧烈的运动刚一结束就停下来休息,由于运动时血液多集中在身体肌肉中,肢体中大量的静脉血就会淤积于静脉中,心脏就会缺血,容易造成心脏骤停,从而导致猝死。从季节上看,冬季猝死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季节,这是因为冬天温度较低,人体血管收缩,血流缓慢,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导致血压骤然升高或突发心脏病甚至猝死的可能性也会增加。从人群上看,中老年群体发生率高,因为血管不同程度出现退化,但是年轻人也有中招。
运动过量能否自检?
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公式测一测自己的最大心率=“220-年龄”或通过运动时“能说话不能唱歌”来判断运动强度
“市民朋友们,如果理性控制好运动强度,就可能避免运动造成的险情。”曾多次率队参加大型赛事康复保障,也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主管治疗师谢玉宝介绍,超负荷引起运动性猝死的人最多,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运动达人都会佩戴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通过这些装备可以实时监控运动心率。通过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粗略算出最大心率=“220-年龄”。事实上,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运动,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宜,通常情况下也就是运动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所以在运动时,市民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控心率有没有超出这个范围,但是,如果测试者在服用倍他受体阻断剂的药物如倍他乐克等,就不能采用这个方法了,因为它会影响正常的心率增长。
郝建凤提醒,除了自我监测心率外,通过运动时身体表现也可以来判断运动强度的大小。比如跑步时“既能说话又能唱歌”,通常是低强度运动,如果运动时“不能说话”,那通常是高强度运动,如果“能说话,不能唱歌”,就是中等强度运动。此外,市民还可以用心倾听身体的声音,运动性猝死前身体还是有“信号”的,如运动中突发胸闷、心慌、头晕、肢体麻木等,一定要立即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安全运动有何妙招?
剧烈运动之前要有运动处方
如何最大限度地确保运动安全,特别是市民参加一些大型运动比如马拉松赛之前,最好做做体质监测,开设“运动处方”。谢玉宝介绍,运动处方是临床医生、康复治疗师、运动处方师等专业人士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确定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时间、运动方式等,度身定制出一套理想的运动方案。制订“运动处方”前,要排查相关基础疾病,最好是先做个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或心肺运动实验等。科学的运动组合包含有氧运动、力量训练以及柔韧性训练,因人而异。最近,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承接了2022年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无锡抽样工作,就是通过监测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了解市民体质状况,然后据此开具合适的“运动处方”,达到运动促进健康的目的。
(卫曦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