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教育周刊

手中有技 脚下有力

这些劳动课“亮”了

  在无锡市首个中小学“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全市中小学通过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劳动美

  丰收乐

  无锡市后宅中心小学借助独具特色的江南农耕文化,开启了新一轮“耕读立品 田间行悟”田间课堂。育种、插秧、耘耥、除草、观察、收割、拾穗……让学生收获完整的农耕体验。

  秧苗插到地里,也种到学生们的心间,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写下一本本“田间日记”,记录点点滴滴的成长。在学生们精心的照料下,水稻茁壮成长,挂满金黄的稻穗,等待学生们的收割。收割后,学校组织学生下田拾稻穗,让学生们在真切的环境中感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

  学生们从大自然泥土的味道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与伟大,形成躬耕敬业、勇毅担责的优秀品格。

  靛蓝染春秋

  和创向未来

  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蠡湖小学部成立蓝韵工坊,开设印染工作坊的相关课程。每届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每周安排一节蓝韵工坊印染课程,全员覆盖,延续性强。

  秋季学期起,蓝韵工坊创新性地将扎染技艺与服装设计相结合,既挖掘扎染图案的实用价值,帮助学生了解服装设计、传统织布流程,又将平面图案与立体服饰相结合,通过整体设计难度的提升,激发学生审美层次的提高,引导学生从图案的平面绘制到图形的立体想象,将千变万化的扎染图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出各类生活日用品。

  南师蠡小蓝韵工坊,通过多元课程,增强学生多样的劳动体验;通过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合理使用劳动技能改造生活的能力;通过家校社三方联动,搭建广阔的校内外实践平台,激发学生在劳动中服务社会的意识。

  弘扬劳动精神

  争做生活主人

  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始终致力于赋予学生持续的生长力——“做最精彩的自己”,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劳动教育渗透在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体验中。

  岗位锻炼,增强学生劳动意识

  明确班级服务岗、学校服务岗职责及要求,通过学生轮岗制,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劳动的能力,班主任落实检查,细化指导,及时反馈,真正助推学生会劳动、爱劳动。

  家校共育,提升学生劳动技能

  探索一至六年级学生劳动家庭作业的系列化,突出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每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假期开设形式多样的亲子创意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创新能力,利用“精彩每一天”做到家校共同监管,促进学生劳动养成教育,培养新时代儿童朝气蓬勃、责任担当的意识。

  一校一品,彰显校区劳动特色

  青山校区将劳动教育与校园服务岗结合,积极推进“绿植园地”培植活动。通过了解植物习性,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培养学生科学劳动的能力;胜利校区以新农场为载体,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生活,探究智能化的劳动新体验,在劳动中掌握技能,感受乐趣,历练品格;文旅校区以社团为抓手,开设“木工”社团,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对劳动产生新的认知。

  活动引领,强化实践育人

  整合少先队寻访活动、家委会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落实推进劳动教育,提升学生主人翁意识,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树立典型,弘扬劳动精神

  充分利用竞赛、集体晨会、风采展示、红领巾主题广播等多种途径,传唱优秀故事,以及好学生优秀事迹,树榜样、立标杆,让育英学子真正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时刻铭记“劳动最光荣”,做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少年。

  “绿+”生态微农场

  体悟劳动之乐趣

  无锡市新吴区坊前实验小学的“绿+”生态微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劳动教育形态,携手二十四节气,开发小菜园、小苗圃、小养殖“三小基地”,让学生在种植过程,感知自然农法,了解生态种植方式,为学生创设感知生长的平台和途径,拓宽实施劳动教育的载体。

  春天展望全年、播种希望,让学生懂得规划,提高梦想力;夏天架棚搭管、松土灌溉,要学生善于施工,提高创造力;秋天果实丰硕、重在摘采,让学生学会收集,提高归纳力;冬天万物休憩、期待来年,让学生善于回顾,提高反思力。

  快乐农耕,生生不息。“绿+”生态微农场,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感知自然农法,感知生态种植方式,体悟农时之妙,节气之美,劳动之趣。劳动教育从外而内,从身体到心灵,从物质到精神,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锻炼与洗礼,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在氤氲芬芳的泥土中收获健康、收获温暖、收获幸福。

  (杨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