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瓜果配稻香 示范带头忙

“新农人”朱爱勇“慧”种田

  在新吴区鸿山街道东塘街村约400亩的水稻田里,稻浪涌动、稻菽飘香。早上8点不到,果怡生态农业园的负责人朱爱勇便来到这里,低头弯腰查看稻穗长势,再穿过稻田,走进高标准薄膜联栋温室大棚内查看瓜果培育的情况。望着眼前一排排的瓜果和一畦畦的水稻,朱爱勇内心充满欢喜。

  经过多年的努力,朱爱勇不仅打造了创意花园农场、农业科普基地、农产品展销平台、休闲拓展乐园等板块,还开设了田间学堂,创立了徐塘桥智慧农业科普馆、中小学课外实践基地,构建集农业生产、观光休闲、科普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目前,水稻种植面积约400亩,年产大米约24万斤。年销售总收入达300余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带动周边农户30余户,实现户均增收3万余元。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无锡市“最美新型青年农民”、“新吴区十大杰出青年”、无锡市“十大农民工匠”。

  把智慧农业做到更高更精

  80后的朱爱勇在泰州兴化的农村长大。由于父母是开办农场的,跟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朱爱勇耳濡目染,对庄稼、对土地也充满了热爱。2009年,从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毕业的他没有选择当一名老师,而成了村民眼里的“新农人”。“我觉得做农业挺好的。现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也要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让更少的人去种更多的地。”谈起做农业的初心,朱爱勇笑着说。

  2019年,朱爱勇来到鸿山,发现这里土壤肥沃、水系发达、水质优良,是农作物种植的风水宝地。在得知政府要在鸿山打造高标准农田物联网核心示范区后,朱爱勇便与街道签订合同,打造起188亩的高标准智慧农田。在这里,5G灌溉、AI施肥、全智能病虫害防治,全都是自动化完成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一旁的小房间里通过设定峰谷阈值操控“智慧大脑”再控制各个终端,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监测和控制工作,也可以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远程操控,足不出户、轻松管理。可以说,5G、物联网甚至区块链等新科技在这里落地生花,完全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

  与此同时,朱爱勇携手浙江大学科研团队,在水稻选种育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全面协作,专家团队对园区农业生产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的技术指导,确保了水稻优质、高产、稳产。

  为满足更高层次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朱爱勇还同浙江大学科研团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浙大特色水稻无锡研究基地,研发小众米、功能米等特色水稻,培育生产了“低糖米”“高钙米”“富硒米”等多个品种的优质大米,深受不同消费人群的喜爱。重点打造的“天贡大米”品牌以其“绿色生态化的种植、健康高端化的品质、香糯多样化的口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先后在优质大米评选中获得多个奖项。

  带动农民致富新思路

  为了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共同富裕,朱爱勇还邀请专家教授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讲座,引进新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帮助农户增产增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0余户,实现户均增收3万余元。

  除了种粮,朱爱勇利用农业园自身优势,拓展休闲观光功能,在稻田边建起了游客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和环绕式景观长廊。通过种植“彩稻”绘制出一幅幅美丽的稻田画,吸引人们走进稻田看美景。

  此外,朱爱勇还联合周边学校,创设了田间学堂,进行研学活动,成为无锡市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和新吴区首个青少年劳动实践基地。周末孩子们在学校的组织下来到农业园,朱爱勇便化身老师,带他们参观智慧农业科普馆等,了解现代农业的智慧化、科技化。其后,还有劳动实践环节。在朱爱勇的指导下,孩子们手拿工具弯腰割稻、挖红薯,体会着在田间地头劳作的辛苦……最后,孩子们还可以当场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这是对他们辛勤劳作最好的奖赏。”朱爱勇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到农村来,把智慧农业做到更高更精,带动周边农户走出一条“智”富路。

  (晚报记者 卢雯)

  链接

  今年的“最美家乡人”活动,由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平台、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计划联合全国一批重点合作媒体,围绕“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以“投身希望热土,振兴最美家乡”为主题,重点挖掘在乡村产业、文化、教育、生态、科技、卫生等各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平凡人。如果您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欢迎@江南晚报微信或微博,也可拨打电话0510—88300000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