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二泉月·书苑

观照乡村变化的时代史记

读彭家河《瓦下听风》

  | 刘志明 文 |

  草木,家园,人丁,青瓦,沉睡着一粒粒怀乡的种子;老旧的器具,映射着人间万相……这是《瓦下听风》一书所写的故乡意象。《瓦下听风》是作家彭家河专注于“草木家园”“瓦”“锈”“旧石器”“壳”等故乡旧物所写的一部散文集。在对旧物的具体书写中,它没有踟蹰于对爱情、友情、乡情等依恋式的老套叙述,而是将笔墨投入到旧物消逝过程的书写。旧物消逝中的自身阵痛、时代阵痛,以及旧物环境中个体顽强的生命延续……在作者笔下无一不显得深情而生动,鲜活而具体,书写出一个怀乡者内心的痛和乡愁。

  《瓦下听风》是一部观照乡村变化的时代史记。全书28篇散文,大多是书写乡村中渐已消逝的旧物旧地。作者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为这些渐已消逝的事物刻碑立传,化腐朽为神奇,将这些“逝去者”,赋予时代变化的光芒,诱发出作者和读者浓浓的乡情乡愁。书中的瓦、锈、壳、裂缝、旧石器、染房、方言、地名志、春桑园,等等,都是似乎不合时宜的、正在远去的旧事物,但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精微的描写、耐心而独特的叙述,将它们书写得栩栩如生。比如,《锈》中的农具、炊具生锈,感染上锈病,是因村里大量劳力外出打工,将它们彻底闲置所造成的。文中以锈迹斑斑的农具、炊具作为参照物,写出了乡村人们的生存轨迹,城乡二元对立中的世态炎凉,以及时代大幕中的乡村变化。《一个村庄的地名志》,以记录彭家村每个山旮旯以及与彭家村有血缘关系的周边村落的地名为线索,叙述了这些村落的风俗史、生活史以及草木生长史,为新时代的乡村变化写下谜一样的个案传奇,对迅速发展中的乡村文明进行重新打量与思考。

  《瓦下听风》是一部照亮人们心灵的乡村哲学笔记。在这个求新求变的时代中,有些人对书里面的“锈”“壳”“裂缝”“麦茬”等过时的旧物,也许不感兴趣,认为是可弃之物,不值一写。然而,该书作者却对这些旧物情有独钟,以各种修辞各种手法,使这些旧物“站”起来、“活”起来,散发出人性的光芒,打通了旧物与人心相通的情感触点,改变了世道人心的狭窄与拘囿,从而达到广阔、透明、澄澈的境界。《裂缝》一文,作者思考着:“天的裂缝,会消逝于无形之中;地的裂缝,会化为沧海或又桑田;龟甲的裂缝,千年流传;人心的裂缝,只会原封不动潜藏在心间……我们是否应该效法天地,置世间的凡尘俗事于无睹之中,以养某种浩气而长存呢?”基于这些哲学思考,作者希望,“或许,只有从天的裂缝中逃逸出去之后,才能作尘世最后的逍遥游”。这种“逍遥游”是把庄子之道隐于蝶翅缝隙间的自由飞翔,是梦幻般的心灵翔游。《麦子的流年》一文,作者写了无用而被弃于田野的麦茬。麦茬被燃烧的那一语段,写得唯美而壮观:“在越来越深的黑暗中,麦茬的火焰异常耀眼,在远远近近的山上山下都看得见,这是麦子最豪华的葬礼。”诗意的描写中,麦茬作为肥料的价值得到了升华。它们的这种素朴却又豪华,犹如农人一生的终结。

  《瓦下听风》就是这样一部记录在青瓦消逝中不断变化着的乡村生活史。它如一部黑白电影,借助乡村及旧物背景,记录了人心的变迁、时代的变化、历史的烟云,以及人情世故、生命沉浮和天地之道。读者进入书里,不但会沉浸在作者诗意般的叙述中,而且会结合自身的生活,产生不一样的感悟与思考。

  《瓦下听风》,彭家河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定价:5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