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面塑:千种风韵手中出

  在热闹的南长街上,有一个特殊的小摊位,一位中年妇女正在手法娴熟地捏面人。总有不少好奇的路人驻足观赏,橡皮泥似的面团,经过她心灵手巧地捏、搓、拉、刮等,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面人就呈现在视野中。她,就是非遗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伏永红。

  百年传承,初心未改

  “伏氏面艺”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面艺俗称面塑、面花、捏面人。它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人物、花鸟等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过去的面塑艺人经常会挑担提盒,走街串巷,做于街头,成于瞬间。对于很多人而言,儿时学校门口面塑手艺人的奇趣作品是那个年代不可多得的玩具。

  面塑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民俗工艺,盛行于北方,南方却不多见,因此显得比较稀贵。伏永红从小耳濡目染,对于面塑有着十分特殊的情感。长大后便随父学艺,在父亲悉心传授和自己的刻苦钻研下,伏永红已经掌握了面塑的要点。从一根竹签开始,揉捏出人物的四肢,加上表情和服饰看似繁复的步骤,所运用到的工具却十分简单,剪刀、木梳、拨针、竹刀等就能“胜任”。多年来,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她不断大胆开拓创新,更注重传神,色彩考究,造型生动,使自己的作品内涵更加丰富。

  坚持创新,再焕生机

  随着新潮事物越来越多,面塑也面临着不小的冲击,要想能够站稳脚跟,这一传统艺术就必须突破固定思维,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伏永红的家中摆放着一系列大型面塑作品,有古典美女,也有牧童牧牛。“这些还是我早期的作品,现在传统题材已经很少做了,更多地会关注时下热门的卡通形象或者是流行人物,这样的面塑更受年轻人的欢迎。”伏永红指着手机中的近期作品告诉记者。从许多照片中记者发现,热门IP、人物面塑占比较大,正逐渐成为她创作的主攻区。

  在南长街摆摊之余,伏永红也尝试在网络上接单,写实的人物面塑颇受欢迎,年轻人喜欢买来作为肖像摆件或是喜庆人偶。从平面的照片到立体的面塑,高度还原人物需要花费一周以上的时间,眉毛、眼睛、嘴巴等五官的刻画尽显多年功力。

  如今,伏永红所使用的制作材料也是由她自己多次研究后改良而成的。与传统的制作材料相比,这种新材料可以使作品抗蛀、防霉、不龟裂、不褪色,做到干硬如陶瓷,摔碎似玉石,可长期保存,这也弥补了先辈遗留下来的不足之处。

  面塑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伏永红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更多的人了解“面人”和认识“面人”,让这项古老而又传统的民间手工艺继续发扬光大。

  (殷婉婷/文、朱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