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焦点新闻

“流水”小账本见证“三农”大发展——

走过70个年头的“农本调查”,你了解吗?

  无锡农本调查工作人员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本调查户

  生猪养殖农本调查户柳卫明的养猪场

  又是一年丰收季!此时在田间地头忙碌的除了正在秋收的农民,还有一群特殊的人——农产品成本调查户。他们用脚步丈量农情,通过基层走访、成本调查等,记录下农业生产的基础数据,为上级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产品成本价格情况、稳定市场价格提供助力。

  今年,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迎来70周年。近日,记者跟随市发展改革委价格处工作人员深入农本调查一线,走近这一少为人知的工作岗位。

  全市共有调查户24人

  我国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始于1953年,是对农业生产中的种植养殖成本进行科学统计,经过市县、省到国家层面逐级审核汇总,通过这些基础性数据,为制定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目标价格、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市发展改革委价格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锡农本调查点主要布置在江阴、宜兴两市,按照“一品三点九户”的总体要求,目前共有调查户(含辅导员)24人,其中粮食调查户22人、生猪调查户2人。

  记者了解到,调查任务主要包括专项调查、直报调查、月报调查和常规调查这几种。专项调查包括农户种植意向调查、农户存售粮调查、农户购买农资调查;直报调查包括粳稻、小麦、生猪3个品种,直报调查的特点是突出时效性,及时反映种植、养殖成本收益调查;月报调查主要是生猪月报,每月反映生猪成本收益变动情况;常规调查包括粳稻、小麦、生猪3个品种,常规调查的特点是突出数据的完整性。

  记账成为生活中的习惯

  农本调查户是开展好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的基础,他们的农业素养、责任心直接关系到农本调查数据的质量。

  江阴申港街道是著名的“苗猪之乡”,早在上世纪就已享誉苏南。土生土长的申港人柳卫明今年50岁,是申兴村的生猪规模养殖户,也是无锡仅有的2户生猪农本调查户之一。

  初次见到柳卫明,文质彬彬的他有着跟养猪沾不上边的那种气质。然而,当谈到他的创业经历时,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一位农本调查的“复合型人才”。

  柳卫明称自己的工作始终在和生猪打交道,他年轻时当过“赤脚兽医”,2000年开了经营兽药、饲料的门市部。2010年开始筹建养猪场,2013年开始养猪。目前柳卫明的生猪养殖场有存栏生猪700头左右,一年可销售1500头左右。

  柳卫明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除了关注养殖政策外,还钻研如何优化养殖,提升猪肉口感,预防疾病等。在生猪养殖场周边,他还布局了甲鱼、螃蟹、桔子等种养。说起农本调查工作,柳卫明有着一份独特的情怀和理解:“记录收支流水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习惯。可以说,农本调查帮我养成了良好的记录和思考习惯,没有这个好习惯,我的养殖事业不会发展得这么稳健。”

  在江阴周庄镇长南村有4户粮食农本调查户——张常志、熊忠平、赵小廷龙和郑启全,他们都是安徽老乡,在这里承包稻田。张常志是该调查点的“带头大哥”,经常组织大家一起研究种植技术,还购置了烘干机等农机设备。熊忠平1995年就来到江阴承包土地,然而他最得意的不是自己身为种粮大户赚了多少收入,而是靠农业规模化种植找到了生活的出路,把儿子培养成了大学生。赵小廷龙是年纪最大的规模调查户,1952年生人,仍然坚守在农本调查户的岗位上。1987年出生的郑启全属于子承父业,他的志向是青出于蓝,做一名职业农民,这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

  “记账真的是个细致活,马虎不得的……”对于农本调查,虽然平凡而琐碎,但小中见大,能为国家决策提供依据,他们觉得很有意义,并以此而自豪。

  记者观察——

  把工作干成事业

  和农户处成朋友

  “问计于民方知虚实”。数据是农产品成本调查的“核心”。它们来源于广大农本调查户的原始填报以及农本调查人员的专业汇总,是来自于基层农户的“一手”成本记录。

  为了完成好这项特殊的调查工作,无锡农本调查工作者深入基层农户、走进田间地头,向农户了解情况,手把手教农户填报数据,面对面为农户解难答疑。

  市发展改革委价格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锡市农本调查工作基础较好,连续多年保持国内、省内领先,2009-2017年连续9年获评“全国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优秀集体”,2019-2021年先进集体评选正在开展中。

  这次记者随市发展改革委的农本调查工作者一起前往江阴走访慰问农本调查户,农本调查工作者“把工作干成事业,和农户处成朋友”的工作理念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仅对农本调查户的种养殖情况如数家珍,对他们的家庭情况也是相当熟悉,就像老友见面一样。制表、培训、下乡、收表、汇总、上报,寥寥几个词可以概括农本调查工作者的工作日常,却远不能体现其具体工作中的诸多繁琐和艰辛。

  农本调查工作者为农户细心讲解表格填写要点和要求,农户则讲述农作物的种养时节和“脾气秉性”。双方的无缝衔接和完美配合,确保了上报的各项数据报表及时、真实、准确,从未出现迟报、虚报、误报、漏报等差错。

  小账本见证“三农”大发展。一个个单调枯燥的数字,看似“流水账”,其实意义重大。它们不仅直观反映农产品种养成本的起伏,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线上考量,实则记录了地区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变革的历程。(晚报记者 孙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