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锡教风采

篆刻艺术如何在校园传承?

传统艺术形式有了现代化表达

  糖人、油纸伞、拓印画……在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举办的“万物有象 金石希声”玩篆二十四节气视觉艺术展上,师生呈现了“玩篆”的多种形式,这正是学校将篆刻艺术融入校园生活的生动体现。近日,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举行“志美”篆刻文化课程展示活动。期间,《“玩篆”二十四节气》新书发布会暨滨湖区“美育共建”启动仪式同时举行。

  “玩篆”新形式:新书发布、开设视觉艺术展

  在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志美”篆刻文化课程展示活动中,该校酝酿了3年的校园读物《玩“篆”二十四节气》正式发布了,新书以篆刻为主题,以节气为内容,融四时之序、人文之趣。以此书的发布为崭新的起点,蠡园中心小学将继续推进篆刻文化的研习与传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引领蠡小学子更好地感受篆刻艺术,尊重艺术之美和生命之美。

  翻开《玩“篆”二十四节气》,各章节内容分别对应不同节气,其中还涉及“小字典”“设计小窍门”等模块,加入了不少学生参与篆刻活动的照片以及作品。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研发处主任、美术教师倪逸倩介绍,新书集全校师生之力,是学校六年来将节气文化与篆刻艺术相结合开展研究的经验总结。

  将传统艺术和现代气息完美融合的“万物有象 金石希声”玩篆二十四节气视觉艺术展同样引人赞叹。“老师可以到各个点位敲章留作纪念!”在展厅门口,学生为前来观展的领导、老师们热情送上明信片。展厅内,各个展位都围满了观展者,有的在耐心看学生在平板上设计印章,有的在挑选文创产品。采访获悉,艺术展以溢红、滴翠、醉黄、吟白为主题,分别展现“春之多姿”“夏之热烈”“秋之灿烂”和“冬之静谧”。不同的展位都蕴含着蠡小师生的巧思匠心,西园印社的小小讲解员们用画笔书写节气的诗词,用刻刀描出自然的脉络,用文创精品分享篆刻的成果。

  近几年,蠡园中心小学把节气和篆刻两大课程结合连在一起,让篆刻就有了新素材。“视觉艺术展中所有的作品都是师生在日常篆刻过程中积累,凝结着老师们对课程的深度思考。”该校校长陆静洁表示,近几年,学生通过篆刻节气与脚下的大地密切相连。虽然作品还很稚嫩,但从中可以看到学生对学校、对家乡、对山川湖海的喜爱,看到他们的成长。

  经过二十年,篆刻艺术与校园气息相融

  “我觉得篆刻给我带来了快乐,成了我的业余爱好,丰富我的课余生活。”蠡园中心小学五(5)班学生马维维兴奋道。从一年级开始接触篆刻的马维维四年级时就能在石头上刻一些文字和简单的图画了,她还向记者展示了自己近期的篆刻作品,上面是她篆刻的校训“励志美”。

  2001年,蠡园中心小学开始研究篆刻文化。从当初的一个老师、一个学生、一个社团,发展到如今全校学生参与的特色项目,开发出成体系的篆刻课程,学校不断从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走在蠡园中心小学的校园,篆刻文化无处不在,与校园融为一体。”陆静洁说。

  以“尊重天性、发展个性、培育灵性”为育人原则,蠡园中心小学积极打造篆刻文化课程。十月底,正逢霜降节气。活动当天,倪逸倩与西园印社学员以“霜降——留住最后一抹秋色”为主题,共同呈现一堂精彩纷呈的篆刻指导课《古人如何点赞——鉴藏印》。倪逸倩带领学生小组合作,从《鹊华秋色图》着手研究,通过欣赏作品上文人墨客留下的印章,感悟鉴藏印文字内容之美、章法布局之美、线条风格之美,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师生在传统课堂中,以平板设计、创作,成就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为了让篆刻课程与当今生活接轨,我们开发了多种形式的篆刻,如利用平板、纸版、泡沫等材料,让篆刻有了现代化表达。”

  为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课程建设,带动教师的研究和教学热情。蠡园中心小学还邀请到江南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鹿守璋以《中国篆刻的发展与审美》为主题,讲解篆刻的发展历程,表达了儿童对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希望与寄托。

  滨湖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永胜表示,希望蠡园中心小学能借此活动良机,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有效依托各类社会力量,不断提高学校特色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打造富有教育味和乡土情的校园文化,为全区学校艺术教育提供示范借鉴,带动区域艺术教育整体提升。(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