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本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启动2022届“最美家乡人”评选。从即日起,本报将邀请市民和专家,从这些候选人中选出10位,为无锡代言,通过评选表彰将他们的事迹推向全国,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优秀范本和成功经验。
米袋、果园、花木,守望土地不忘本
江南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守护好山河湖海,良田绿植,是许多人的共识。勤劳的无锡人,早已突破了传统的农耕方式,借助现代化技术为农业插上翅膀。惠山区的新农人强科告别自己所学的计算机专业,从白领变成了一个农民,管理着千余亩农田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实现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江阴的程雪峰成立了雪峰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苏米传奇”品牌文化,年营业收入1000多万元,成为全国农机使用的一线“土专家”。新吴区果怡生态农业园的朱爱勇打造了5G灌溉、AI施肥、全智能病虫害防治一体化的百亩智慧农田。
无锡市林业总站滨湖分站高级工程师王旭辉,20多年来守护着滨湖区10.4万亩山林。锡山区先锋家庭农场内,大学生于永军成为江苏第一个持证家庭农场主,种植的红掌、仙客来等受到市场追捧,每年还培训800多位农民,在花卉种植上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宜南山区工作的许群峰带领茶研所科研团队,投入到振兴宜南山区优质、高产、高效茶叶经济的实践中去。
退伍军人孔维洋选择留在无锡,创办锡山鹅湖新星智火家庭农场,建成了红心火龙果、翠冠梨、橘子等六大果树种植园和“甘露”牌青鱼养殖基地。惠山区阳山水蜜桃种植能手孙建勤采用生态农业的方式,打造绿色、生态、健康的“桃源”,带领桃农一起致富。
葡萄种植户张涛将每粒葡萄糖度误差控制在1%以内,不仅创办了农业园,还牵头组织周边葡萄种植户联合闯市场。钱春强是食用菌栽培专家,他为周边农户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共同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文卫、村落、民宿,乡村振兴有他们
基层文化工作者徐惠红踏遍了马山的古迹遗址,走村访户,写出了反映马山地区历史变迁、文化赓续、民风民俗以及地理风情的《无锡市马山志》《檀溪笔记》等书籍。扎根乡村的医生鲁胜林,35年一直都在基层,方便了农村百姓,用自己的专业守卫大家的健康。
“嶂青儿媳”殷娟鼓励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路,去年全村386户1452人实现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2%。“公益红娘”薛丽娟扎根农村,免费为约2000对未婚男女“牵线搭桥”,解决了农村青年的终身大事。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宜兴人杨宽盘活农村闲置老房和宅基地,打造出宜兴民宿品牌“龙隐江南”,续写了年轻一代跨界追梦的故事。“95后”小伙夏磊有着年轻一代的执着,他牵头推动老手艺的改良和升级,将长泾月饼的甜蜜、酥脆传递给大众。海归青年张骥在鹅湖镇南青荡畔创办了鹅湖玫瑰文化园,从食品、美妆、文创、生物技术四大领域入手,成功研发了多款衍生品,并将玫瑰园打造成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江南大学的教师盖中辉则从江南走到黔东南,帮助贵州两个少数民族村庄改善居住条件,帮助孩子们建起了足球场、图书馆,帮当地人对接产业,让梦想照亮生活。
18选10,“最美家乡人”等你来投票
和往年相比,今年“最美家乡人”的评选主题以“乡村振兴”为关键词,重点发掘那些扎根乡村的暖心故事,聚焦在乡村产业、文化、教育、生态、科技、卫生等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平凡人。他们是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的新农人,长期扎根乡村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医护工作者、生态守护者、爱心志愿者……我们相信,每一个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付出心血的人,都值得书写和致敬。
城市要发展,乡村要振兴,关键都在于人。过去7年,“天天正能量”通过连续7届最美家乡人的评选,为全国50多座城市塑造了最美的精神气质。今年,“天天正能量”将最美家乡人的视野进一步下沉到乡村,希望在更加广阔的土地上,去寻找更多有担当、有力量、有情怀、有创新、有热忱的平凡人,让他们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见,进而带动更多的人投身乡村、振兴乡村。
据介绍,今年“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些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的产业项目以及一些值得助力的心愿或梦想等,将有机会获得阿里巴巴公益资源的支持。
在晚报记者们采访的这18位涉及乡村产业、文化、教育、生态、卫生等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无锡人或新无锡人中,将会选出能代表无锡精神的10名“最美家乡人”,每人将获得由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提供的奖金2000元。从即日起至11月20日,期待读者和网友们一起来江南晚报微信公众号投票(每天可投一次)参评。这10人中,我们还将根据网友投票和专家团意见,推选2人参加2022年度全国“最美家乡人”评选,他们将有机会获得1万元奖金。
(晚报记者 黄孝萍 吴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