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健康/广告

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

别把“淤青体质”当成“公主病”

  有些女性朋友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莫名出现各种淤青,常常绞尽脑汁也回忆不出来淤青因何而来,罪魁祸首究竟是家里哪条桌子腿?

  很多小说中,女主们的“病娇体质”就是通过身上淤青不断来体现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千万别把“淤青体质”当成娇气的“公主病”。

  在日常生活中,碰撞的确是引起淤青最主要的原因,但也有少部分的淤青跟凝血因子、血小板异常等有关系,不可掉以轻心。

  淤青是如何形成的?

  淤青在医学上叫做“瘀斑”,一般是由皮下出血造成的。磕碰、揉捏等各种不易察觉的因素,都可能造成皮肤的毛细血管破损或破裂,血液从这些受伤的血管中渗漏到周围的皮下组织中,最终形成我们肉眼能看到的不同颜色的淤青。

  如果把人体的血液循环比作管道系统,那出现淤青的过程就相当于某个“小水管”突然发生了破裂。

  那么,问题来啦!“水管”为什么会爆裂呢?

  年龄的增长、激素水平的变化等都会导致我们的皮肤变薄、血管失去弹性、收缩能力降低,凝血机制作用大大减弱。并且每个人的毛细血管脆弱程度差异很大,有些人在大力撞击下才会出现的淤青,而有些人可能轻轻一捏就会出现皮肤瘀斑。

  在血管破裂后,身体会启动急救措施来堵住破口以止血。血小板就是其中重要的成员。血管收缩要靠它,血管损伤修复也需要它。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之后,血小板们会“前赴后继”地抱团靠近“伤处”进行修复工作,来堵住破口。如果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质量不佳,那修复将不能及时完成,破口也就很难堵住,淤青也就出现了。

  除了血小板之外,人体还有14种凝血因子来帮助血液凝固。当血管出现破口,凝血因子们随即通过层层“联络”而被依次激活,被唤醒的凝血因子促使血液凝固从而堵住血管,减少外溢。

  当凝血因子缺乏时,血液不易凝固便会产生淤青。

  淤青是否预示着血液病?

  一般来说,形成淤青的大部分原因在于“碰撞”。

  但以下三类血液类疾病的确可能会引起淤青——

  凝血因子异常相关疾病。先天性的常见疾病如血友病,后天性的常见原因如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肝病、鼠药中毒。

  血小板异常相关疾病。血小板异常包括数量异常和质量异常两类,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液肿瘤;其他肿瘤放化疗后,病毒性感染;还可能见于某些药物因素,如使用阿司匹林后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碍、先天性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血管壁异常相关疾病。当毛细血管管壁因某些疾病而变得脆弱时,容易被损伤,此时,血液很可能自发地从血管中渗出,或是在受到撞击后血管发生破裂而出血,这类疾病常见有过敏性紫癜和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出现淤青,处理方法有哪些?

  一般来说,外伤引起的淤青会在2周左右被人体吸收而消失不见。如果你觉得两周时间还是太长,可以尝试以下步骤——

  冷敷(出现淤青24小时内)。减少血流量,使淤青最小化。

  抬高肢体。如果是腿部淤青,冰敷的同时可以垫高腿部,使腿部与心脏在同一高度上;如果是上肢受伤,应尽量将手臂抬到心脏以上的高度。

  热敷(出现淤青24小时后)。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清除淤血。

  人生难免磕磕碰碰,面对淤青要做的就是——不要怕,但也别忽视它。

  (镜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