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长街小学三13班 锡报小记者 顾湘
麻婆豆腐是一道家喻户晓的家常菜,我对它情有独钟。假期,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尝试着做了盘麻婆豆腐。
妈妈给我准备好了需要用到的一些食材。爸爸先仔细地给我讲解了做麻婆豆腐的过程,我听完后,胸有成竹地说:“小菜一碟!”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开了火,等锅烧热后就干净利落地往锅里倒入了适量的油,只听“嚇啦”一声,顿时油花四溅,我吓得连忙后退两步。爸爸帮我把麻椒、姜和蒜放进了锅里,几秒钟后,我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把肉末倒进锅,接着翻炒了几下,炒至肉末变色,渐渐地,一股浓浓的肉香味蹿进了我的鼻孔里,引得我三尺垂涎都流了出来。紧接着轮到今天的主角登场了,白嫩嫩的豆腐排着队儿,一个个“跳”进锅中,锅里一下变热闹了,我连忙洒了少量盐,就手忙脚乱地开始翻炒起来。接下来是最重要的调味料老干妈上场了,它为白皮肤的豆腐披上了鲜艳的红外衣。最后我往锅里倒入半瓢水,几分钟后,它就咕嘟咕嘟地吐出了水泡泡,再洒上葱花,我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指导教师:卞丹丹)
秸秆的奇迹
南长街小学五12班 锡报小记者 马妙珠
清晨,我被一缕阳光唤醒,看见卧室白墙上有一只大蚂蚱的影子,原来是一个用草编的蚂蚱挂件。我拿着“蚂蚱”去找“家庭手工艺人”——奶奶。“奶奶,这蚂蚱是哪来的?”“这是我用秸秆编的。”奶奶回答道。“那可以教我吗?”“可以呀,秸秆可以编草帽、草鞋、扇子、动物……你想学什么?”我想了想,望了望窗外,阳光有点刺眼,于是我脱口而出“草帽”。
话音刚落,我就迫不及待地找到秸秆准备开始试编,奶奶介绍说,秸秆必须用水泡,不然干干的秸秆在编的过程中肯定会断,用水泡软可以增加秸秆的柔韧性。于是我将秸秆放在水里浸泡等它变软。在等秸秆泡软时,奶奶跟我讲,编帽子就像女孩子编辫子一样把秸秆编成长长的草辫,最后把草辫制作成草帽。帽顶最好是圆形的,不然就会像动画片中巫婆的帽子一样,尖头尖脑,十分滑稽。可因学艺不精,我编出来的还不如巫婆帽的帽顶,心里有些沮丧,一旁的奶奶看到了,她建议用一个圆形的物体做模具,我想到了圆形的碗,碗底是圆的,用碗底托着做模具,沿着碗底编就能圆润,经过我的不断尝试圆形的帽顶做成了。接下来继续做帽檐,理想很圆满,现实却很骨感。秸秆在我的手里可不如在奶奶手里听话,原本设计的是圆帽檐,每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不是刚扎紧的地方又松开了,就是刚摆正的形状又歪了。我努力学着奶奶的样子,紧张地拽住秸秆托住已经编好的部分牢牢地扣住帽顶的边缘,可一次次地变“鸭蛋”圆,我的热情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一样,心凉了半截。奶奶不断地鼓励我,非常耐心地示范,跟我说:“如果不行,可以跟之前一样借助工具来固定,用相对牢靠点的铁丝定型。”于是我去翻找工具箱,找出铁丝定型,继续用草辫围绕框架编织帽檐。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了。 (指导教师:张莹)
自创“饮料”
南长街小学二7班 锡报小记者 吴尚禹
今天是周末,我让妈妈教我做鸭梨山药汁,妈妈爽快地答应了。我们说干就干,我们先把鸭梨洗干净,清洗鸭梨这件小事我抢着就洗好了,用一个干净的大碗把鸭梨装好。接下来,妈妈告诉我该给山药刮去外皮了,我拿起刮皮刀,削起了山药,削到一半我就犯了难,山药滑腻腻的,抓都抓不住,后面怎么也削不起来。妈妈说让我开动脑筋,我把我的手指甲掐进了山药上固定住,哈哈……很快就把山药削好了。我把它用水冲起干净,白净的山药在我手里滑来滑去,好玩极了!我拿起小刀把它们切成小段放在鸭梨旁边,妈妈帮我在鸭梨中加了点水,再加了少许冰糖,我们就一起拿到炉子上炖了。大约等了30分钟鸭梨山药炖好了,鸭梨从原来白白的变得有些棕黄色,而且变得有点软趴趴的,我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味道是一种清甜的感觉。我们把山药鸭梨还有炖出的汤水一起倒入破壁机中,选择果汁键,把鸭梨和山药都打碎成果汁。
我给妈妈爸爸都倒了一杯,大家一起品尝我参与制作的秋天小“饮料”,美味极了。
(指导老师:王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