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无人化”智慧农场是啥样子

  说起农业,很多人脑海里浮现出来的第一印象就是农民伯伯挽着裤脚弯着腰,顶着烈日炎炎田地里辛勤劳作。那说起现代农业,又是什么样的图景呢?2022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发布10个“数字城市典型场景”,由无锡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的“物联网+特色农业”新业态场景成功入选。昨天,记者来到这里实地体验,看看智能装备和物联网技术是如何赋能“无人化”智慧农场的。

  稻田里,各种无人设备成为“主力军”

  立冬节气已过,无锡乡村水稻收割已处于尾声。记者来到无锡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田间地头,在这一块块稻田里,无人植保机、无人收割机、无人灌溉设备等新装备已成为种管收的“主力军”。

  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时峰告诉记者,产业园里的无锡太湖水稻示范园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建设,就是通过高标准无人作业示范农场的实施,引进农业物联网、高端农业装备、优质高产稻麦品种、精确精准栽培等现代技术,形成整套无人作业高产高效稻麦种植体系,旨在将专家教授高产栽培模式通过智能化植入大田种植的全过程,并将种植过程模式化、标准化,实现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宜机化”改造,将“巴掌田”整合为“整片田”

  现在,物联网等“聪明的技术”正全方位覆盖到产业园各个领域,从能够实时监测大田空气、土壤的“智慧稻草人”到智能化灌溉系统,从种植大棚内广泛运用的电子眼、传感器到通过云计算整合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农业服务平台,物联技术的立体化应用渐入佳境。

  农田的“宜机化”是农机最大化发挥效率的基本前提。记者了解到,该项目规划使用田块面积约800亩,重点展示区200亩。以无人化农机为核心,辅以前端的农事信息采集,以无人农场平台为顶层交互,全面监控农场作业情况、环境情况,提升农事信息管理,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作业、科学预警,支持数字化运营,建成真正的无人化智慧农场。

  积极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无锡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拆除现有田埂,将“巴掌田”整合为长度不小于80米、宽度不小于30米的“整片田”,并配套完备的灌排设施、修缮田间道路,方便大型智能农机进出作业、调头转移等。

  利用数字化实现精准作业

  为了确保网络联通质量,无锡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区域内通讯网络系统升级为5G农业专网,保障农场内高清视频监控的实时回传,确保农场内水、肥、药、补光等农场控制设备的精准操作,避免由于延迟而导致的缺量或过量,造成作物损害或资源浪费。同时结合农场内传感器设备、视频采集设备及工作人员对网络的不同需求,适配相应网络服务,实现农场内数据质量保障。

  目前,该产业园已配置具有远程监控、自动导航、无人/辅助驾驶、全路径规划功能的动力机械,以及耕整地、种植(栽插)、植保、施肥、收获等智能农机装备,共计新增“无人化”装备7台/套,升级改造设备15台/套。该产业园已搭建智能农机无人农场综合信息化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实现基地农机作业及生产信息的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和信息化调度。

  此外,通过整合气象站、土地墒情、虫情监测和病情监测等田间智能设备,田间数据可实时回传平台,并在后台进行大数据整合,实现农场智能决策以及自动控制。

  (孙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