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有缘
灵山之行,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份恰到好处的机缘。对我而言,这份缘起的时间大约是在1996年的初秋。
那时我们是一群年方十七八的学生,第一次离家开始住校生活,周末无事,大家就相约马山行。一行七八个人,倒了两班公交车,总算到达了马山古竹太湖边,本想去著名的“月亮湾度假村”,摸到大门口,却被当时学生族眼中“高昂”的票价成功“劝退”。
正打算悻悻而归,大家商量着,既然度假村进不去,倒不如就周边走走,赏赏风景,也算不白跑一趟。就这么漫无目的地边走边看,就来到了一颗古银杏树下,那时候大家并不懂得欣赏秋叶之美,只是惊异于这棵大树的古老,与我们的青涩形成着鲜明的对比。
秋日的马山,湖山之间,层林尽染,不远处的山上,灵山大佛尚未显露真身,虽围在一片脚手架中,见之心中亦有些肃然。在银杏树下逗留许久,拍下的照片,成为记忆中一帧金色的风景。
后来再去灵山,行到银杏树下,所见景象便与旧日记忆重合,赞叹缘分的妙不可言。
●灵山有福
在2000年后的许多个除夕跨年之夜,和家人都会去大佛脚下听钟声、祈福愿。
最早的时候,家里还没有车,需早早吃过年夜饭,去火车站赶整点发车的88路灵山专线车,总是座无虚席,一车人极安静。车子在夜色中穿过空荡荡的城市街头,经过太湖十八湾,到达灵山脚下,来到夜色中最明亮的一方璀璨天地。
夜色美好,时间可贵,冬夜清寒的空气里,仰视大佛,庄严、神圣、慈悲、温暖……钟声在耳,如此,年年岁岁。
●灵山有禅
三十而立这一年,朋友向我发出了“灵山精舍禅修一日”的邀请,挥别日常的忙碌,卸下尘世的盔甲,换上软和的禅服,闻法、界定;止语、过堂;正念、觉察……我在大佛脚下度过了难忘的24小时。
禅堂里的一曲禅音此后便一直在心头萦绕——“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原来,所有的岁月静好,无不是自我内心的示现。此后的日子里,调服自心,修心、修行,成了我人生中的一门重要功课。
●灵山有味
去灵山,不仅是心灵上的惬意旅行,也是舌尖上的美好游历。
喜欢在灵山体验素食之美,曾经的“灵山蔬食馆”,是每次游览后必去的。素食面、素菜包,素鸭、素鹅,乃至家常味的灵山素饼、中秋节的灵山素月饼,都包含一种平和之味,让人体会到茹素的乐趣。在我心目中,“灵山素饼”已是一道新晋的“无锡特产”。
还曾有幸在梵宫见证过的一场最“走心”的婚礼,身在神圣的殿堂,气氛庄严、祥和,心似莲花开。为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新人为宾朋准备了全素食的婚宴,色香味俱全,令人领略到了斋食的别样魅力,灵山的曼妙滋味也久久融在了记忆中。
●灵山有大美
灵山,是一幅在太湖岸边铺陈开的壮丽画卷,最高光处是令人仰望的88米灵山大佛,气势磅礴的灵山梵宫复刻了东方式的建筑精工,五印坛城在香水海中再现藏传佛教的精彩,同在山水之间诞生的灵山拈花湾却又仿佛让时光倒流,让我们重新领略大唐胜景,触摸到了内涵深远的东方美学。
古人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灵山之大美,更值得用心体会,在每一个集大成的空间内,也在每一个行住坐卧的瞬间里。
灵山,是一座灵妙的高山,以伟岸的姿态护佑一地湖山;灵山,又不仅仅是一座山,以无量的包容护佑无边众生。灵山,是众生的灵山,帮助我们每一个人成就,见证我们每一个人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