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视界

脚下沾满泥土,心里装着百姓

《县委大院》:以鲜活群像展基层百态

  “前面扔的烟头,烫了后面人的脚,踩住了不敢动,疼了不敢说,两难。”剧集开篇,寥寥数语交代了即将走马上任的光明县县长梅晓歌面临的困境。紧接着,产值数据造假、拆迁、迁坟、工厂关停、工人上访……一系列棘手问题相继爆发,县委大院的故事就此拉开帷幕。

  “二十大”献礼剧《县委大院》近日在央视一套等多个平台开播。该剧描绘了一幅基层工作的生动画卷,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扎根现实

  讲述真实的基层干部故事

  基层干部是基层工作中的主角,如何通过影视化方式让人物形象生动立体、深入人心?《县委大院》从大大小小的基层工作入手,用平实、散点式的手法,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让观众看到真实的基层干部工作的艰难和复杂。

  光明县委书记吕青山在拆迁现场处理钉子户老邱的问题,县委副书记艾鲜枝在工厂检查整改落实不力的问题,光明县可谓镇镇点火,处处冒烟;油坊老板坐地起价要求高额拆迁赔偿款,县医院的老医生集体上访讨要退休工资,和群众的沟通难度拉到满级;县政府常务会上,一个个县局领导都在伸手要钱,而财政早已捉襟见肘;环保部门来检查,法兰厂偷偷开工被举报,梅晓歌和吕青山去做检查……《县委大院》让观众看到基层干部工作的琐碎、复杂、艰难,他们每天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处理各种棘手问题的现场,有网友开玩笑称他们为“县委难团”。

  尽管基层工作错综复杂,但《县委大院》不以鲜明的矛盾冲突作为突破点,而是将光明县的发展历程作为轴线,全方位展现以民生为福祉、为人民办实事的基层干部风貌。剧中的“光明县”虽是虚构的,但呈现的工作是全国基层干部工作的缩影,成为观众了解基层干部工作的窗口。

  以人为本

  塑造鲜活的基层干部群像

  在基层叙事中,《县委大院》将故事焦点对准真实可感的个体,剧中塑造了丰富多样、颇具代表性的基层干部形象。

  梅晓歌、艾鲜枝、吕青山、林志为四人,代表不同年纪、不同认知、不同岗位的基层干部群体。以吕青山等人为代表的中老年干部群体,积累了丰富的群众交流经验,以领头羊的姿态带领青年干部为光明县的发展谋出路;以梅晓歌、艾鲜枝为代表的青年干部群体敢为人先,以中流砥柱的身姿扛起光明县发展的大旗;以林志为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基层干部,在县委大院耳濡目染的环境中蓄力待发,是未来的接班人。通过他们的视角,《县委大院》多角度展现了各阶段的基层干部工作,多方位剖析了新老两代基层干部群体携手带领光明县走向“光明”的过程。

  此外,剧中的配角同样性格鲜明,信访局局长郝东风、城关镇党委书记乔胜利、财政局局长叶昌禾、原县委书记周良顺等不同时代的“光明县”各层级部门干部群体,所处不同职位,肩负不同职责,同样为光明县发展尽己所能,全身心付出,颇具典型性。

  从基层干部到刚入职的公务员,从企业老板到小作坊主,再到普通工人,《县委大院》以散点白描呈现基层百态。这部剧人物数量多,但并不显得杂乱。

  立意高远

  传递团结奋斗的基层干部精神

  《县委大院》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传递基层干部群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团结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

  他们有实干精神、担当精神。县委领导大会上梅晓歌一番实事求是的发言出人意料,也让大家看到他的真诚和勇气。光明县交警设岗查大车的问题被媒体曝光,吕青山去市里挨批,足以看出他的担当精神。

  他们有耐心,任劳任怨。拆迁工作中,乔胜利忙前忙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受了不少夹板气,即使遭受各种刁难也毫无退缩。他们平易近人,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面对迁坟难题,梅晓歌真正站在群众角度讲话,最后深鞠一躬让所有人动容。

  他们有深厚的人民情怀,正如梅晓歌在治理拆迁工作会议上所说,“群众在干部的心里面有多重,干部在群众的心里面就有多重”;他们严谨认真,有敏锐的洞察力,面对急需签字的文件,梅晓歌敏锐发现其中漏洞,拒绝签字……

  剧中,以梅晓歌为首的领导班子深知谋发展不易,却依然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奋斗着,在日常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剧外,一大批基层干部被剧中人物的精神所鼓励、所感染,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将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在基层工作中默默奉献。 (综艺报,图片来自剧方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