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去年的衣服配不上今年的我”“女生的衣柜里,总是少一件新衣服”等观点不断涌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似乎已经离年轻人远去。
然而,外出时羽绒服不小心被勾坏了、去年的羊绒衫拿出来却发现破了一个小洞……真正需要织补的时候,该找谁帮忙呢?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
“地方难找”“价格不一”
市民补衣遇到难题
“无锡哪里有补衣服的地方?”,记者在各大网络平台发现,提出这个问题的市民并不在少数。经过搜索,发现“织补店”大多隐藏在小巷子里,难以寻觅。在这些店面的点评中,除了衣服修补的效果,大家也分享了对店面位置的寻找过程:“店在恒隆对面建设银行小巷子走到底”“路线走得有点曲折,老板娘还亲自开电瓶车来接我”“进巷子里走100米左转就能看到”……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十位市民,发现“想补衣服但不知道去哪里找”的问题尤为突出,“有时候不是不想补,而是特意去找一趟好麻烦,想想就算了。”
采访中,市民刘佳莹表示衣服的价格、新旧是她考虑是否补衣的重要因素,“贵的去补,便宜的就直接扔掉或者在家穿。”刚刚补完一件羽绒服的陶家慧则对补衣服这件事有点懊恼,“你看补完了还是有痕迹,补丁太明显,我以后肯定不会再穿了。”走访中,记者还发现市场上织补衣服的价格并不统一,便宜的二三十元,贵的上百元,这也令大家在“补”与“丢”之间摇摆不定。
自从搬上“抖音”号
织补老店来了年轻顾客
“皮草领子内有一块皮破了,可以修吗?”“羊绒衫上的洞怎么补啊?多少钱?”……打开“无锡何生织补店”的抖音号,评论区都是客人们不同的诉求。记者来到何生织补店时,发现小小的操作台前,已经被各式各样的羽绒服、羊绒衫等衣物堆满。“冬天是织补衣服的旺季,接单量能达到全年生意的三分之一。特别是皮草、羽绒服、羊绒衫等衣物,本来价格就贵,要是破了一点就不要了,多可惜呀。”老板何生从18岁就在解放西路上做织补生意,如今已经32年了,“老客人有的从年轻时候就开始来找我补衣服,现在都拿着孙子孙女的衣服来找我了。”
采访中,说起现在年轻人的织补需求没有那么高的观点时,何生觉得并不是这样。“之前确实年纪大的客人多一些。但是自从今年开始做抖音号,用短视频的方式把织补的方法、工作中的小故事等分享给大家,慢慢的也有很多年轻人找过来修补衣服,还有外地快递过来的,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十几个快递呢。”
织补技艺入选非遗名录
但后继乏人困局待解
织补衣服看似是个穿针引线的“小技艺”,但要真正做好却并不容易。记者从无锡市文广旅游局获悉,沈广茂织补、浆烫技艺今年入选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沈广茂公司工作37年的翁蝉君已年过五旬,一直在织补行业深耕细作。“你看这条裤子上的洞,虽然小小一个,但这一横排就有二三十根线,要织补到完全看不出来,需要上千针的功夫。织补不同面料的衣服的方法也不一样,比如织补双面呢大衣,织补完成后还要用钢针刷把绒刷起来,让它和原来一样有绒感。”据了解,翁蝉君本来是纺织厂的“织补师”,除了织补客人的衣物外还负责修复厂里的坏布,“现在机器先进了,会‘断线自停’,不存在坏布了,我就专门做织补衣物了。”
翁蝉君说,专业的织补并不是简单地把衣服上的洞缝起来,而是用衣服本身的面料对破损处进行还原。不是“补丁”而是“无痕修复”,这样的织补技术就像绣花一样,是个精细活,“有时候一个活要坐着干两三个小时,只盯着一处看,很费眼睛的。”
翁蝉君说目前店内和自己一样会织补的师傅还有两位,都已年过五旬。这些年自己也带过徒弟,但能坚持下来的人很少,“毕竟这个技艺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真正学会要花上两三年的时间,大家难免会觉得不划算。”提到接班人的问题,何生同样坦言,想学这个的年轻人很少,家里人也不愿意接班,“大家都觉得这就是个小修小补的活”。
惠民服务
自2012年起,无锡市文明办在南禅寺景区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场,将每月第一周的周六定为“无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活动日”,向市民提供各种便民服务。
据了解,今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场新增了织补毛衣的服务。负责人余雷表示,考虑到现在会织补的师傅比较少,但市民朋友们有这个需要,“我们特别邀请了两位会织补的阿姨,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便利。”
(晚报记者 毛岑岑/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