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金巷1-2号穆氏老宅:

商贾之家见变迁

  许舍古村位于无锡锡南雪浪山脚下,走在村子狭长的巷道中,两边民宅古旧门窗流露出岁月的痕迹。饱经风霜的屋墙,残缺褪色的老字号招牌,见证了一段段繁华往事。穆氏作为许舍的古老家族之一,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位于金巷1-2号的穆氏老宅便是家族兴衰过往的最好见证。

  “古董”般的宁静

  在居民的指引之下,记者在层层包围的围挡里找到了通往许舍古村的路。眼前这条不起眼的水泥路并不宽敞,但其实已经算是村上的主干道。步行一段,在桥头处找到了金巷1-2号。穆氏老宅是一栋面阔三开间的二层小楼,东山墙两个窗户上方,各有一个尖角形窗楣和弧形窗楣,这些都是民国时期流行的样式。顶部单峰屏山墙的造型和线脚,山墙尖的灰塑装饰、砖雕垛头、屋脊脊饰雕刻精美,且均保存完好。与周围很多房屋一样,穆氏老宅的山墙下碱也是由黄石乱砌而成,这些取自雪浪山上的石材,是太湖沿岸居民尤为青睐的建造材料。据老一辈人说,这种建造方式可以很好地阻隔地基里的潮气。

  时至今日,三扇老式入户门还显得很是气派,昔日开门迎客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推开尘封已久的木质大门,记者发现屋内几乎没有什么陈设,就连通往二层的楼梯也是许久无人问津。踏过十多层窄长的楼梯,便顺利来到了二楼。二楼有一连排的窗户,打开其中一扇向远处眺望,“小桥流水人家”之景尽收眼底。整栋房屋虽看起来有些许破败之感,但木质的房梁,纸筋灰涂抹的墙面却胜在保留了最初的原汁原味。

  如今,许舍古村静卧在城市边缘,鲜有外人往之,任由岁月荡涤几世繁华。穆氏老宅和许舍古村一样宁静而古朴,与不远处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有一份独特的“古董”般的宁静。

  堪称大户人家

  穆氏祖先穆锦章携两子穆勉之和穆惜之定居许舍初期,并无自己的房屋,还要依靠他人帮扶。但许舍自古便是一片繁华之地,聚集着水产、南北货、糖烟酒、百货、饮食、药铺、茧行、典当铺子等商行,可谓是热闹非凡。穆氏兄弟也是很有经商头脑,看准了许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营商环境,从做小生意开始到开杂货店,三年后有了点积蓄便经营起了桐油、麻丝、槽坊,又与上水浜的沈家合作经营赚了一些钱。穆锦章在城里布庄当经理收入也不错,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几年后,穆惜之在东桥堍买了一块地,造了三开间三进平屋,正式挂起了“穆义茂”的商号,即在今日金巷1-2号的位置。而后又在第四进加盖了四间楼房。前面是三组三合院,最后是一栋四开间二层楼房,东侧一条40米长的长廊,已经是大户人家的规模了,并有了堂号——永德堂。为了子孙读书,在第二进设了约有50平方米的学堂间,坐北朝南设了孔子大成牌位,墙上挂着穆惜之出钱捐来的监生的朝服面像。室内摆着四张方桌并配有许多方凳,左右靠墙放了十几张靠椅,平时作为大家用餐场所,遇到节日和婚丧大事,此处热闹异常。1940年,该处房屋毁于战火之中,直至1948年才完成了原址第一进三间二层楼房的修建,此后再无其他修缮,一直沿用至今。

  穆氏后代里的年轻人自是不愿生活在乡下,纷纷去到了城里定居,这处老宅也租住给了外乡人。虽然,穆氏老宅现下很长时间都空着,但它见证了穆氏家族百年来的辛勤奋斗。

  (晚报记者 殷婉婷/文 李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