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3版:创刊30周年特刊

“告别纸与笔”:拥抱“光与电”的省内第一报

  安健当年“告别纸与笔”文章版面

  1996年11月间,江苏省科委的领导和北大方正的同志在了解采编系统网运行情况

  市领导参观晚报电脑采编流程

  叙述:戴遐玉 整理:黄孝萍

  21世纪前后,技术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身处时代洪流中的江南晚报勇于革新,挑战自我,成为江苏省内第一家告别“纸与笔”的报纸。

  “新生力量”的朝气和热情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各家地市级党报都有自己的排字车间,里面有铅字库。新闻版面来了,先由排字工人找到所需的铅字,再根据每一版面的文字、图表,统一字号、行长、行距等,编排出规范美观的新闻版面。遇有浇铸字模没有的冷僻字、艺术字,就需要水平高超的老师傅一刀刀临时刻出来。

  后来,无锡籍科学家王选发明的中国计算机激光照排技术取代了铅活字排版技术,铅活字排版成为了过去。这段告别铅与火的岁月,被业界称为报纸的第一次飞跃,即运用电脑录入、激光照排、轮转胶印系统代替传统的铅字排版印刷工艺。彼时,编辑记者仍然用笔在纸上辛勤地“爬格子”。如果编辑记者直接在电脑上写稿,编辑部排版后直通印刷厂的照排中心,那应该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一个极好的举措。北大方正推出的采编系统网络,使告别“纸与笔”成为了可能。

  1993年晚报创刊后,大家一起学习使用电脑,尽快告别“纸与笔”就逐渐成为了报社的重要工作之一。时任晚报副总编辑的戴遐玉回忆,他曾去参观过北京一些大报的电脑使用情况,发现中年以上的编辑记者,仍置身旁的电脑于不顾,还是埋头“爬格子”。江南晚报社是新成立的报社,新招聘的记者、编辑大多只有二十多岁,有朝气,有热情,有条件进行突破。

  不丢“纸与笔”的要换岗

  1994年,晚报编委会决定记者、编辑在有条件时开始电脑学习。1995年6月,报社决定给每位记者、编辑配备电脑,但个人要出资一部分。

  因为当时办公室条件有限,电脑不可能放置在办公室,只能在家里学习。7月24日到8月9日,每天晚上工作之余,报社请电脑老师给大家进行培训,内容包括电脑常识、操作系统、文字录入等。

  在这期间,戴遐玉和无锡日报的电脑工程师钱耀三又去了一趟北京的北大方正,了解采编系统网络的操作情况和报价,最后决定当办公场所允许后,采用北大方正的采编系统网络。

  1996年2月11日,晚报搬到勤学路上租用的地方,办公室扩大了,每个办公室都配了电脑。6月和7月,报社对全体人员进行了三次电脑操作测试。7月中旬完成了采编系统网络的建设,报社要求:8月能够丢掉“纸和笔”的给予奖励,9月能够丢掉“纸和笔”的不奖不罚,10月仍无法达标的调离采编岗位。

  大家在第一个月就全部做到了丢掉“纸和笔”。据老报人安健的记录,当时晚报特意对采编系统网络的效率进行测试,由一位记者和一位部主任配合,组成几个组,统一出题后,记者在电脑上当场写作一篇消息,通过网络传输给部主任;部主任调看修改后配发一篇言论,再把消息和言论一起传给总编辑审阅。结果获第一名的一个组,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假如按以前“纸和笔”的模式,这一过程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

  从报纸上网

  到移动写稿

  1996年11月,江苏省科委来报社了解采编系统网络的运作情况。12月21日,作为当年晚报技术改革“重头戏”的“新闻采编排微机网络系统”,正式通过省级鉴定,项目获得了江苏省星火科技奖三等奖。至此,江南晚报成为江苏省内第一家全员告别“纸和笔”的报刊,在全国也处于领先的地位。

  这一系统的建成和应用,为报社的扩版和改版打下了良好基础。1997年,江南晚报扩为对开8版,完成这一工作量,一般需要150名记者、编辑,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后,只需50名记者、编辑就能圆满完成。

  1997年,江南晚报创立了新闻网站,在当时属于全国最早建立新闻网站的单位之一。这样,晚报的新闻采编排网络不仅在报社内部联网,还与国际互联网、国内网络数据库以及新华社传稿网络联通,极大地增加了信息来源。在当年的奥运会报道中,晚报通过电脑网络和国内一家有实力的网络信息公司合作,充分发挥时效快、信息量大的优势,相关版面图文并茂,大受欢迎。

  报纸上网,成为中国报业继“告别铅与火”和“告别纸与笔”之后的第三次飞跃,即报纸在网上出版电子报刊,从而真正跨上“信息高速公路”。1997年3月,江南晚报将报纸的各个专版,包括“东方投资”“电脑”“音响”“吴文化”“服饰”“博物”“书苑”等陆续上网,受到广大网络爱好者的好评。“东方投资”上网一个星期左右,就有600多人进网浏览。三个月后,江南晚报电子版网上读者累计已达10500余人次。

  进入新世纪以后,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大大提高。晚报又采取个人出资、单位补贴的形式,先后两次为记者、编辑购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记者在外写稿,很快就可以传回编辑部,为后续精心编辑和排版赢得了时间,让读者们拥有更好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