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紫砂陶与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历史,我看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以及那些不断创造、影响、续写紫砂历史的人与物。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月正式成立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主要生产紫砂壶,当时召集的制壶老艺人有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沈小元、吴纯秋、钱盘根、徐盘大、施福生、唐祝和等。合作社从成立后就逐年开始招收新工人,第一批人员有徐汉棠、徐秀棠、李昌鸿、高海庚、沈蘧华、李碧芳、王石耕、许承权、高丽君、束凤英、曹婉芬、咸仲英、潘春芳、谭泉海、汪寅仙、王小龙、范洪泉、何挺初、葛明仙、高洪英等。以后逐年招收的还有吕尧臣、周桂珍、毛国强、谢曼伦、鲍志强、鲍仲梅、顾绍培、张红华、潘持平、沈汉生、何道洪、吴震、周尊严、程辉、储立之、朱复、文井、倪顺生、陈凤妹、鲍玉兔、杨义付等。
1956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技术辅导员,悉心授徒、系统培训,孕育了一大批名家高手,为宜兴紫砂的传承、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香港罗桂香先生来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定制了一批紫砂壶,当时将这批作品价格分设三个价位,从此,紫砂作品开始从工艺品市场逐渐走向艺术品市场,艺人们也开始逐渐转变思想,潜心创作,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这些新老艺人的不懈努力下,1979年我厂成功注册“方圆牌”商标,技艺人员申请的产品外观专利达631项。“方圆牌”高级紫砂茶具和紫砂陶器在1979年到1983年相继荣获国家金、银奖;1984年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产品畅销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紫砂艺术的殿堂、紫砂人才的摇篮”。2011年11月,我厂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全国41家,我省仅3家获此殊荣。
(作者系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厂长徐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