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晚报记者 蔡佳)桥上车来车往、热闹非凡,桥下却阴暗封闭、无人问津;桥上环境整洁、设施完善,桥下大片空间堆着杂物、功能单一……长期以来,城市路桥、高架桥承担着重要的交通功能,但其桥下空间往往被遗忘。昨日获悉,由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组织编制的《无锡市桥下空间利用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出炉。这是全省首个关于桥下空间利用的设计导则,将激活城市里“被遗忘的角落”,打造城市更新和公园城市建设的“魅力空间”。
无锡素有“江南水乡”之称,南临太湖,北倚长江,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大小河道密布,具有众多桥梁,大量的桥下空间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市市政和园林局前期摸排调查,无锡市区共有994座城市桥梁,其中近一半桥梁的桥下空间可利用。然而,在以往的城市更新过程中,这些桥下空间未被有效利用,成为城市“剩余空间”甚至是“灰色空间”。
《导则》出炉后,桥下空间利用设计有“指南”了。市市政和园林局园林管理处处长王文姬介绍,桥下空间的利用需要在城市规划、交通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及相关空间与设施的使用管理等环节通力合作。《导则》通过深入调研无锡桥下空间特性,借鉴国内先进城市经验,总结出开放空间网络、锡式文化空间、艺术交流空间、多元活力空间、多维立体空间、零碳绿色空间6种“桥下+”空间利用模式,实现桥下空间从“边角余料闲置空间”到“金角银边开放空间”的功能转变。
这份《导则》既全面又精细,提出以桥下空间为“纽扣”,连通整个全市的绿地系统和公共开放空间,共同构筑无锡市公园城市体系。同时,在桥下空间的配套设施、景观小品、植栽配置、灯光设计等细节方面都有具体指引,避免各建各的带来设施不全、五花八门等乱象。《导则》还借鉴国内先进城市经验,提出了桥下空间利用设计管理流程及后期管理措施和建议。
随着标准出台,一大批桥下空间将迎来蜕变。下一步,市市政和园林局将按照“一桥一策”原则,建设以人为本,安全、活力、绿色、共享的桥下空间。目前,第一批40处桥下空间已列入改造,预计将于今年春天完成。两年内还将对市区500座桥梁进行桥下空间利用改造,把桥下空间塑造成为高品质公共空间,复兴城市文化与社区生活。
调查
跨水桥桥下空间占比最大
桥梁是城市为解决交通问题而架设的,尤其是立交桥,把平面交通改为立体交通,使城市交通变得更加顺畅、快捷。然而,桥梁在梳理城市交通时,给城市带来了另一种空间形式——桥下空间。
根据对无锡市桥梁现状的调查,无锡市区桥梁类型主要为高架桥和跨线桥。其中,跨水桥在市区所有桥梁类型中占比最大,已达到88%,因此该类桥梁的桥下空间占比也最大。同时,71%的桥下空间多与绿地紧密相邻,沿河桥下空间具有联动性,在京杭大运河、古运河、梁溪河、伯渎河等河流上,间隔约1至5公里就有一座桥梁分布,由于视野开阔,均相互可见。
虽说无锡桥梁“家底”厚实,但缺少整体城市桥下空间的利用规划,存在千桥一面、景观品质较低、风貌不协调、无人文特色等问题。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市区多数桥梁只有简单的桥上装饰,桥下空间利用以绿化为主,但受限于光照、水分不足,桥下植物的生存面临诸多挑战,绿化质量比较低,桥下也成了城市绿化的薄弱地带,还容易产生违规侵占、无序使用等问题,给人第一印象常常是脏乱差,拖了城市风貌“后腿”。
“当前,无锡存量土地和空间有限,正处于以强度换空间、向存量要增量的时期。”市市政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桥下空间的利用,从城市发展与整体提升的角度出发统筹规划,比打造一处昂贵的精品更为重要。部分城市已开始对桥下空间进行休闲化开发利用,但大多还停留在点状示范阶段。因此,率先出台《无锡市桥下空间利用设计导则》,指导桥下空间“人性化”转型,将“灰色空间”转为高效利用的优美空间。
样本
桥下空间的N种场景
桥上车辆川流不息,桥下别有洞天。近日,新吴区机场路高浪路高架桥下迎来大变身,原本闲置的边角地“摇身一变”成为人气爆棚的运动场,这里也是全市规模最大桥下“乐享空间”,整个空间场地以蓝灰色为主色调,运动设施齐全。小伙子们挥汗如雨地争抢着脚下的足球;在乒乓球台,对战双方挥动球拍酣战。“以前要专门带着孩子去公园才能找到玩的地方,如今走出家门,来到桥下就是一个小型运动场。”市民王阿姨陪着孙子来打乒乓球,她告诉记者,自从桥下有了运动空间后,她带孩子的压力都小了不少。
据介绍,全新打造的“乐享空间”以覆盖“全龄段人群”为脉络,以“全龄乐享”为主题,因地制宜构建了儿童游乐区、老年休闲区、青年竞技区等活动区域。其中,东南面是儿童游乐区,里面设置各种儿童游乐、运动设施,可满足儿童全年龄段活动需求;东北面是老年休闲区,内部设置4张乒乓球桌,安装多款全民健身器材;西北面的青年竞技区设置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可满足附近居民和工业园区上班族的运动需求。
位于梁溪区蓉湖大桥运河公园一侧的桥下空间将于本周完工。这里原先是停车场,北侧为运河公园,南侧为居民区,为运河公园周边提供停车功能。本次蓉湖大桥空间提升改造根据《无锡市桥下空间利用设计导则》指引,结合现状及周边居民需求因桥施策,以“活力街头 运动走廊”为设计理念,在保留原来部分停车功能的基础上,增设休息小憩区、学生安全通道、艺术互动装置等。值得期待的是,这里还贴心设计了孩子们喜欢的滑板天地,在满足周边居民的运动休闲需求的同时,打造多元功能的活力景观桥下空间。
市市政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进行桥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就是要用好这些宝贵的空间资源,解决在城市管理和空间使用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的短板。根据《无锡市桥下空间利用设计导则》,结合周边环境和市民需求,未来城市桥下空间的改造将融入运动健身场景、文化活动场景、休闲服务场景等,向着精细化方向发展。 (蔡佳/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