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晚报记者 陈钰洁)春节刚过,趁着建设工地大规模复工复产的时机,无锡市人社局协同无锡市住建局赴全市重点项目工地开展上门服务,指导建设施工企业与劳动者订立合同、强化实名制管理、开展安全教育等,督促企业进一步完善自身管理,保障农民工权益。昨日,首站来到了凤翔快速路北延工程项目部。
“如果没有疑问了,我们就签字盖章,合同正式生效。”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监察三科科长辛勇刚说。桩机操作工徐子兵仔细确认了合同中的工作时间、工资数额和工作地点,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是他第二年与项目方签订合同。“以前,我签合同的时候就是草草看一下,今天经过专业的指导,我知道哪些是关键信息,所以特别留意确认。”徐子兵说,万一发生劳动纠纷,这些是至关重要的依据。
“亲兄弟明算账,不管带你来的是班组长还是项目部,先签合同再开工,合同签好了,这一年打工心里都踏踏实实的。”走进工人们的居住区,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工作人员与务工者讲起了“悄悄话”,再次提醒他们如何保障自身权益。相关负责人介绍,每次农民工上门投诉,最大的问题是合同签订、台账操作等前期工作不到位,导致他们不清楚工资数额、支付周期,存在“扯皮”的空间,因此,今年选择在年初开工时就对项目方进行专门辅导。“经过专业指导,我们对一些容易出问题的细节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以后可以把工作做得更细致,确保工人及时、足额拿到工资。”无锡凤翔快速路北延项目副经理吕国爱说。
去年,无锡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不欠薪”试点城市之一,为打造民生保障,特别是工资支付保障工作的无锡品牌,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将落实工资支付各项源头保障制度作为重点工作。辛勇刚透露,今年是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提升年,我市将通过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强对人工费拨付、考勤管理和工资结算的定期监控,并向各个县区政府进行通报,压实属地管理责任。“以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在通过指标通报的形式,将从源头上建立预警机制。”辛勇刚提醒,除了传统的通过电话和窗口反映情况,农民工也可以在全省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上留下自己的诉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会及时进行督办。
后期,市人社局和市住建局还将到全市多个重点项目进行走访、检查,并提供服务指导,引导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全市工资支付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