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6岁的康康,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反复腹痛,原以为是阑尾炎,没想到竟是炎症性肠病引起。近日,无锡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医护人员给康康做了综合性检查,结果显示康康十二指肠狭窄、肠道多处息肉样增生、腹腔积液,高度怀疑其患有炎症性肠病。接下来,康康将接受规范治疗,定期复诊。
三年前手术已露疾病“马脚”
三年前,当时只有13岁的康康因“肛周脓肿”,做了一次手术。家长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是每隔一段时间,康康就会出现发热、腹痛,有时反复腹痛能持续一月有余,康康经常会捂着下腹部满脸愁容。有一次,康康腹痛严重,伴有发烧,家长怀疑会不会是阑尾炎在作祟,于是带康康去外科急诊就诊,结果排除了阑尾炎。
会不会是肠道问题?近日,家长带着康康找到了无锡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林琼,林主任看到消瘦的康康,结合三年来的病史,高度怀疑这是“炎症性肠病”,建议尽早住院规范检查治疗。
“三年前的那次手术其实就是炎症性肠病的早期表现。”据林琼介绍,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可累及直肠、结肠、回肠甚至全消化道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高发年龄在9至17岁。该病常常表现为反复腹痛、腹泻、体重下降,有的还伴有发热、贫血、肛周病变、皮疹、关节肿痛、生长迟缓等,若不及时治疗还有可能出现肠狭窄、肠梗阻、出血、肠穿孔、肠瘘、腹腔脓肿,甚至癌变,严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克罗恩病也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典型病种。“一个12岁的孩子,反复腹痛、腹泻、发热、体重下降,就诊时体重只有28公斤。”林琼举例,去年医院接收一位12岁的孩子健健,因右下腹疼痛,在2020年做了阑尾炎手术,腹痛仍反复发作,生长缓慢。“吃啥东西都吸收不了。”健健妈妈说。在儿童医院消化科经过胃肠镜、影像学以及病理学等检查及血液、粪便等检验,健健被确诊为克罗恩病,且已经出现肠狭窄、肠梗阻。经过半年的规范治疗,如今,健健严重营养不良症状缓解,腹痛消失,体重增加了12公斤。
规范用药,做好自我管理
林主任表示,炎症性肠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肠道菌群失调、心理压力等。近年来,炎症性肠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据林主任介绍,炎症性肠病以往多见于欧美地区,这与西方的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饮食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国人的饮食习惯、生活节奏等改变,发病率近10年来增长约12倍,已经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疑难疾病之一。
“通常情况下,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规范用药可以有效缓解疾病。”林琼介绍,治疗方案以内科治疗为主,包括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支持治疗,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道大出血、肠穿孔、肠梗阻等情况,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则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规范治疗+定期复诊是治疗儿童炎症性肠病最关键的一环。”林主任强调。
“日常生活中,要做好个人健康管理。饭前便后要洗手,多进食蔬菜水果,减少高糖、高脂、高蛋白及快餐食品,适度锻炼、规律作息,保证营养均衡,保持良好的心态。若有反复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情况,建议尽早到专科医院消化专科规范检查治疗,以免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并发症。”林主任最后提醒说。(葛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