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出现眩晕的女白领,近日在无锡市中医医院“颈性眩晕专病门诊”针对性地接受了“颈椎微调手法”,首次治疗后就有了明显改善,复诊两次,同时调整颈椎使用习惯,目前症状基本消失。
这位白领38岁,长期加班,伏案工作,经常出现颈部酸痛,休息一会或者按摩可以缓解。但前不久早晨起床后,出现了头晕目眩,伴随颈肩背活动僵硬。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曲反弓、寰枢关节不对称。门诊杨智杰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这是典型的颈性眩晕症状。颈性眩晕是指因颈部软组织损伤、颈椎骨关节错位、椎间盘退变、钩椎关节增生等颈椎疾病而导致眩晕,大多数是一种颈椎病慢性发展过程中症状加重的表现,临床上常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伴有颈肩背疼痛、上肢麻木疼痛、无明显诱因的头痛,或伴有恶心呕吐、头晕耳鸣、晕厥等,通常合并有颈椎病史的病人,更容易出现颈性眩晕。颈性眩晕的常见病因包括椎动脉供血减少、交感神经节刺激、本体感受器紊乱等因素,而这些病因都与颈椎结构的变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颈椎微调手法”有助于这种变形的恢复,也是目前对于脊柱小关节紊乱和失稳进行干预的较为成熟而有效的手段,其目的就是以最小的节段被动运动来调整颈椎的病理结构,从而为神经血管组织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内环境。
杨智杰介绍,患者在接受颈部推拿治疗时,会随着颈椎调整会听见“咔嚓”一声,但几乎没有痛觉。这是因为在推拿过程中,医生为了患者颈椎复位,会在拔伸状态下人为制造一个局部颈椎失稳的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患病的颈椎进行微调,弹响是在这过程中产生的自然现象,而非刻意追求的治疗效果。如果颈椎病患者自己在“摇头晃脑”中出现弹响,那就说明颈椎的结构稳定性变差了,也是颈椎向人体发出的一种“求救”信号,需要及时干预。
(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