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新闻

从“不逛等于没过年”到“黄金时代过去了”

越来越少的庙会,该如何“抢救”?

  2月18日上午,以“赓续文明薪火 强化传承保护”为主题的第六届秦巷村文化节正式开幕,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挤在各个非遗摊位前,热闹非凡……

  熙攘的逛庙会场景是很多无锡人的回忆,其中的巡游和集市尤为受到欢迎。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庙会日渐衰落,成为明日黄花,有的庙会则不断融入新的元素而繁衍传承着。

  “民间嘉年华”

  泰伯庙会、阳山庙会、杨市宋帝庙会、鸿山庙会、惠山东岳庙会、张中丞庙会……曾几何时,无锡的庙会从初春到盛春几乎接连不断,尤以农历三月为多,每个乡镇都有自己固定办庙会的一天。家住宜兴新建镇的戴阿姨回忆,“逛庙会、宴请好友是每家的标配,平时不常走动的亲戚,庙会期间也会赶来相聚,这时候就会‘攀比’哪家来的客人多,寓意后面的日子会更兴旺”。

  “看了巡游、赶完大集,年才算是过完了。老人们都认为这会给全家带来平安好运。”热闹的庙会也是很多年轻人童年的美好回忆。家住玉祁的90后小陈回忆,小时候“三月三”庙会是她最盼望的日子,“在玉祁镇中心的主路上,摊头从头摆到尾,套娃、蹦床、农具、服装、小商品、小吃等应有尽有,特别热闹”。

  “农历正月初九到四月初八这段时间正是农闲期,旧时人们会在集市上进行农事交流,交换农资、生活物品等,各个庙会就随之开展起来,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入了娱乐性的本土民俗活动。”无锡评曲、渔舟剑桨等非遗传承人王志熙介绍,此前的庙会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角色,逐渐演变为集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民俗活动。

  为何日渐式微

  “记得小时候农村庙会特别多,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少了?”在采访中,有不少市民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记者了解到,很多庙会因受疫情影响停办了几年。作为对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的首个春节,今年泰伯庙会的集市和巡游表演等活动仍未恢复,“这种接地气的表演是最能聚人气的,所以庙会变得平淡,人气也弱了一些。”“梅村媳妇”顾女士2012年第一次逛泰伯庙会后就爱上了,“希望泰伯庙会重燃生机,永远充满烟火气”。

  另外,有不少庙会躲不过时代洪流的冲击,一些规模不大、与现实脱节的地方庙会渐渐没落、停办。曾经闹猛的玉祁“三月三”庙会在小陈高中后就不再有沿街摆满摊头的盛况了。在小陈看来,“现在要买什么东西,商场、网购都很方便,特别是年轻人的休闲娱乐方式更多元了,除了偶尔怀旧一下,庙会的吸引力对年轻人来说并没有那么大了”。

  素来有“二月二”庙会历史的秦巷村也在2017年停办了传统庙会。秦巷村宣传员秦圣仪介绍,传统庙会停办的主要原因是影响了周边学校的校车通行,“庙会一办,路上车子就不好走了。”带来热闹氛围的各种小摊还会出现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小吃。

  传统表演艺人的流失也是庙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之一。“像洛社一带原来有擅长高跷的艺人,过世后技艺也就失传了,现在都是从外地请人来表演。还有水流星、火流星,本地也只有一个老先生会,年纪大了甩不动了。”王志熙介绍。

  华丽变身之后

  “甜大饼,咸大饼,礼社大饼,来看看!”“脚踏年糕,又香又糯,来一块儿咯!”……由庙会转型而来的秦巷村文化节上,美食摊位、非遗展位等在秦巷农贸市场井然有序地一字排开,吸引了四邻八乡的人前来轧闹猛,还有很多家住城里的市民看到朋友圈后慕名而来。

  秦巷村文化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秦巷村宣传员秦圣仪解释道:“秦巷庙会的转型是从2017年开始的,我们通过加强管理改善了假冒伪劣产品摊位现象,现在除了有质量保证的美食、工艺品摊位,还加入了一些公益科普摊位,比如怎么垃圾分类等。在举办时也考虑到了对周边交通的影响,提前做了合理安排,庙会转型后秩序也更好了。”如今,秦巷村文化节通过举办图片展、360幸福集市、民俗巡游、舞龙展演、文艺晚会、锡剧晚会等丰富活动,大大拓展了传统庙会的内涵。

  作为泰伯庙会的开场活动,泰伯家祭是泰伯庙会的核心,来自海内外的至德宗亲12姓氏后裔以及游客都会不约而同相聚梅村,追寻最浓郁的江南年味,感受传统祭祀的庄重仪式感。据了解,其实历史上并无泰伯家祭一说,泰伯庙会久负盛名,随着其升格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泰伯庙也成了天下吴氏宗亲的认祖归宗地,渐渐衍生出了一年一度具有感怀至德深刻内涵的泰伯家祭传统。

  2019年,泰伯庙会以恢复“三颂泰伯”古礼为契机,首次携手无锡宣卷与道教音乐两项非遗项目,用国字号的传统音乐与传统曲艺为国字号的古建筑锦上添花,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大放异彩,为期三天的“三颂泰伯”礼祭活动吸引5000多人参与,效果令人惊喜。

  泰伯庙会更成为向外界展示梅村文化和历史底蕴的一个窗口。梅村文化站周静参与过2012年至2019年泰伯庙会的相关组织工作,她表示,泰伯庙会在民俗巡游队伍中融入了更多非遗元素,各社区的特色群文团队也成为巡游队伍中的固定表演队伍。此外,名优品和非遗展示、怀旧游戏、二胡演奏、街舞表演、锡剧专场、滑稽剧专场、元宵灯会等各类公益文化活动,让泰伯庙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交流的平台、情感的纽带、文化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专家声音·

  庙会的精神内核

  会一直传承下去

  “目前无锡列入非遗名录的庙会有10个,其中泰伯庙会为国家级非遗,惠山庙会为省级非遗,其余的为市级非遗。”无锡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项行介绍,庙会尽管是农耕时代的产物,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即便在今天,依然是受到广大民众欢迎的传统民俗活动。作为一种包含多元文化的民俗活动,庙会发展至今已具有祭祀、娱乐、社交、贸易、旅游、健生、美食等多重功能,满足了广大民众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需求,也正因为具有这些功能,才使得庙会能够长期传承。“我认为,庙会的具体形式可能会有所变化,比如传统庙会中的美食、商贸部分,会渐渐演变成美食节、展销会等。但它为人们带来的异于平日的节日氛围,人与人之间交流、聚合的情感诉求等精神内核依然会传承下去。”

  (晚报记者 潘凡 毛岑岑/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