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新闻

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全市52处:第一批名单出炉

  “小草青青,请勿践踏!”以往,草坪绿地的边界常常会竖起这样的告示牌,提醒市民禁止入内。然而,城市居民需要的不仅是能观赏的草坪,更需要能亲身体验的绿色空间。昨从市市政和园林局获悉,今年无锡将申报全国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城市,一批批“可达可享、全龄友好、功能丰富、设施完善”的绿色空间将开放共享,让市民“零距离”亲近自然,家门口也有“诗和远方”。

  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是啥样?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这些天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逛公园成为一大乐事。昨天一早,来金匮公园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随处可见健身、放风筝、野餐和享受暖阳的身影。沿着五彩斑斓的园路穿行,一片大草坪映入眼帘。微风拂过,翠绿的嫩草像一大块柔软的地毯铺展开来。老人们在悠闲地漫步,小孩们天真活泼地奔跑嬉戏,中年阿姨跟着音乐跳广场舞……蓝天白云下,散步的、唱歌的、跳舞的、玩轮滑的,共同描绘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

  不同于“只可远观,不可走进”的绿地,金匮公园早就将1万多平方米的草坪开放,鼓励市民踏青、露营休闲。“这就是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现实图景。”市市政和园林局园林管理处处长王文姬介绍,以前要求的公园绿地开放共享,主要是将“封闭”大门向市民敞开,大家可以走进公园场地游玩。此次住建部提出的“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是指拓展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空间,细化到草坪、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等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满足市民露营、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新需求新期待,让老百姓能走入绿地、走进自然、享受自然。

  无锡公园绿地家底大盘点

  申报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城市,无锡有何底气?无锡山水资源丰富,太湖、蠡湖、长广溪、尚贤河、梁塘河、京杭大运河等湖滨河岸绿地空间开阔,市民出游方便,转身就可走进自然,通过梳理“近山临水”的风景资源周边大型绿地以及市、区级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等可开放共享区域,打造“山水城市骨架级”开放共享绿地。

  经过多年的建设改造,无锡市区城市公园体系较完善,目前市区共有400多座公园,面积达56平方公里,已开放共享可露营的公园绿地就有十多个,包括北兴塘河综合公园、九里河湿地公园、长广溪湿地公园、大溪港湿地公园、尚贤河湿地公园以及尚田小镇等。“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口袋公园、社区公园等老百姓身边的公园建设,可开拓的开放共享新空间潜力大、布局均衡”,王文姬说,串联这些具有开放共享条件的社区公园、游园、口袋公园等,可打造“市民生活圈级”开放共享绿地。

  当前,无锡正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绿地与其他用地的无界融合。公园化工业园区、公园化商圈、公园化社区等的打造,将带来更多的开放共享新空间。

  第一批开放共享公园绿地出炉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目前,市市政和园林局梳理出第一批城市公园绿地可供开放共享的区域,其中市区32处、江阴15处、宜兴5处(名单请扫微信二维码了解)。

  “这些公园‘底子’已经成熟,将完善饮水系统、厕所、垃圾收集设施、商业服务网点、安全监控等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王文姬说,比如,北兴塘河综合公园的草坪、林下空间、空闲地配备休闲广场、步道等设施;新洲生态园的草坪、林下空间的帐篷、天幕等设施配齐后,这里将成为锡城的“露营胜地”;尚贤河湿地公园二期、贡湖湾湿地公园二期有着大片的草坪,增设休闲驿站、健康驿站等配套设施后将以更“亲民”的形式亮相;凤锦路运动游园有着空闲地,通过增设篮球场、环形步道、秋千、木马等设施“开门纳客”。

  除了成熟的公园绿地,市市政和园林局还将延伸改造闲置绿地、封闭绿地、桥下绿地等,打造“城市金角银边级”开放共享绿地,形成结构完善、特征分明的三级网络,完善“开放共享绿色地图”。同时,推动各类有条件的单位、住区、企业绿地积极参与绿地开放,共同推动更多绿地空间纳入开放共享行列。

  “轮换制”管护实现永续共享

  越来越多的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对公园规划、建设、管理提出了新的考验。如何兼顾保护与开放?目前,市市政和园林局制定了《无锡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实施方案》《无锡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建设管理工作导则》,对公园绿地的开放共享建设和管理制定了标准,比如选址要求、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运行、植物养护管理等都有“指南”,让公园绿地的开放共享更规范。

  更加精细管理的“无锡模式”也将推行。市市政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经开区为试点,在全市首推“园长制”, 一体化统筹园容园貌、服务、环境、卫生等管理工作,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园管理新模式。同时,引导和发动公众、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公园绿地的管理,营造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从以前的“只能看”到现在的“可以坐”,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区域也“压力山大”。为此,市政园林部门探索建立“轮换制”等养护管理模式,定期让草坪的小草充分“休息”,实现精细运管与永续共享。接下来还将探索推进“智慧园林”等信息技术应用,在公园绿地中植入互动性强的智能设施,如智慧步道、健康监测设备等,增加群众体验感、满足感,提升城市公园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让公园绿地开放空间真正点亮城市微空间。

  (晚报记者 蔡佳/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