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焦点新闻

践行“四敢”担当作为 书写新时代工商名城新荣光

  刚过去的2月,无锡有两件事引起全国关注:一是产业强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企业家们胸戴红花、精神抖擞上台领奖;二是“东北大哥点赞无锡”火爆全网,无锡营商环境及服务得到中央媒体好评。如何激励企业家的“敢”劲、提振城市发展之“势”?对无锡打造新工商名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有哪些建议?多位企业家、产业经济研究专家学者受邀参加“太湖云享”访谈,围绕“践行‘四敢’担当勇作为 书写工商名城新荣光”主题畅所欲言。

  发言嘉宾

  曹建标

  无锡市发展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无锡路径

  当前,无锡提出要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城市范例。提出这个目标是因为无锡有很好的基础,我们本来就是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一个核心区域,江阴也是江苏省现代化建设的试点之一,很多工作已经走在前面了,对照国际标准,有的指标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展的水平了。要实现这一目标,无锡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探索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要探索破解要素制约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无锡土地资源有限,开发强度高,在这种情况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前摊大饼式的发展道路已不可持续。因此,要向存量资源要空间,包括以前资源利用低的一些区块,通过城市更新盘活存量资产、完成产业升级,实现城市高质量的发展。同时还要向天空要发展空间,这一点现在很多地方也在实践,包括深圳、东莞都在推行工业上楼,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一栋楼就是一个科创联合体,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集群,这也是无锡破解城市发展空间紧缺的一个方向。第三,要向创新要空间,无锡高校资源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无锡积极布局太湖湾科创带,提出了一带多城的科创功能区布局,还在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布局了科创飞地,形成了市外科创飞地和市内科创载体的双向互动格局。但在科创转化的过程中,怎么让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各环节如何全生命周期打通,还值得思考。

  如果无锡能在这种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一些经验,肯定对其他城市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第二个方向,是探索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享受发展成果的路径。无锡人均GDP在全国大中城市位居第一,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的比值等指标没有显著优势,这说明无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享受到的发展成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共同富裕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大小多少”四篇文章,“大”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小”就是以人为本,缩小分配蛋糕的差距;“多”是聚焦改革引领,增多创富的渠道;“少”是兜底社会保障,减少脱富的概率。

  第三个方向,是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无锡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无锡在这方面要从过去的生态环境治理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更高阶段转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尝试探索构建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为基础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会是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一个基础性的机制。在这个基础上,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价值交易机制以及生态考核机制,实现无锡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发言嘉宾

  蔡磊明

  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坚持不懈把事情解决,就是敢作敢为

  从企业角度讲,不管是在战略发展中,还是日常的经营上,都会碰到很多困难,这就需要企业家拿出勇气和魄力,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和开拓创新的方向。

  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是无锡一家老牌企业,从事的是精密制造、精密模具等比较传统的行业。如果在这个固定的模式里运营,其实是相对保险和风险小的。但是微研公司不断突破自身极限,将自身领域延伸到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甚至是更加先进的新能源汽车的一些关键部件的研发和探索。探索的路程是艰难的,会碰到很多困难,这就要求企业有敢作敢为敢当的精神,也需要整个团队的毅力和决心,来打破现有的格局。

  敢作敢为并不一定是要完成非常宏伟的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明知道这件事情非常困难,还是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我认为就是真正的敢作敢为、有勇气有担当的表现。

  微研公司50%左右的净销售额来自于出口的产品,因此三年疫情对公司的打击很大,企业发展、日常经营都受到了限制。但是公司上下对2023年充满了信心。今年开年以来,微研公司的形势非常好,从大年初一开始就没有停过工。防疫政策优化后,我和我的团队就出国抢单,布局全球市场开发和战略规划。同时,公司新厂房已于2022年年底竣工,今年已经开始大规模规划和投入。

  目前,我们将资源投入到新能源汽车,需要付出巨大的勇气。我们有信心,也相信投入一定会有所回报,付出的努力也会有很好的收获。

  发言嘉宾

  郜军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新时代工商名城,

  也要是教育科技人才名城

  新时代工商名城,首先应该是教育名城,无锡应该着力做好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在此基础上打造、建设好以江南大学为代表的名校,名校名城相辅相成,名校可以增强城市的文化内涵、人文底蕴和创新能力,擦亮城市的品牌。

  新时代工商名城还应该是科技名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无锡政府合力共建了集萃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数字所等一批优质的研发机构、创新平台,期待能够为无锡产业转型和未来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技术创新、技术供给和技术支撑。无锡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创新合作、构建科技创新生态来支持产业发展。

  新时代工商名城更应该是人才名城。当前,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产业、研究所、企业的真需求作为研究生的培养课题,推动与校、院、所、企之间联合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产业一线,兼具研发创新和解决实际能力的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解决产业人才需求。未来,也希望无锡能够出台更多更好的人才政策,能够在吸引、培养、激励和发展人才方面,构建更加完善的体系和更加优渥的生态。

  此外,无锡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把握好几个“势”。第一是认清形势。我们需要认清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竞争大潮当中,作为一个个体企业和整个无锡产业面临的竞争与合作、挑战与机遇。第二个是把握态势。疫情之后,区域竞争、产业竞争、企业竞争更加激烈,我们要瞄准关键的领域、关键的节点,形成核心竞争力,来应对这种挑战和变化。第三个是形成优势。无锡的企业要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特色优势,这就要求在产业的发展中,将产业要素(资金、土地、设备)、创新要素(人才、技术、成果)紧密融合,形成独特的自身优势。

  (晚报记者 甄泽 何白/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