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看无锡

粮食“家底”够不够厚

无锡人的“饭碗”,这样端稳

  本报讯 (晚报记者 潘凡/文、摄)“农稳社稷,粮安天下。”说起每天都要吃的粮食,大家一点儿都不陌生。那您知道无锡的粮仓长什么样?粮食“家底”够不够厚?近日,记者跟随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30名师生,一同探访位于无锡粮食科技物流中心内的江苏无锡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参与“走进阳光粮仓——反浪费、保粮安”教育体验活动,了解粮食背后的故事。

  走进粮仓园区,39个平房仓和8个立筒仓比邻而立。顺着仓外的阶梯拾级而上,一步入34仓,扑面而来的是阵阵舒适的凉意和稻谷淡淡的清香。只见粮仓内的稻谷堆得满满当当,上面用软垫平铺着数条便于工作人员行走的通道,可谓“粮面平如镜,走道直如尺”,这样平整干净的粮仓在全国领先。“本仓仓型为高大平房仓,长20.5米,宽23.5米,粮堆高度7.06米。目前仓内温度最高13℃,最低4℃,平均粮温7℃,粮温稳定,粮情正常。”保管员陶晶介绍。“这里装了多少稻谷?”“中间是空的吗?”参观的同学好奇地提出了不少问题。“34仓目前储存的是无锡市级储备粮2022年江苏产粳稻2128吨,入仓水分14.3%、杂质0.5%。稻谷中间是没有一丝空洞的。”陶晶一一解答。据了解,这些储备粮大概可以加工1400多吨成品粮,相当于2万人口半年口粮。“请大家放心,无锡市民的‘饭碗’我们端得牢牢的,目前,我市地方储备可保障全市市民127天的口粮消费!”

  为了更好地保管粮食,粮仓内应用了不少“黑科技”来严格控制温湿度和抑制虫害的发生。“夏天通过粮库专用工业空调降温,让稻谷不会因温度过高而加快呼吸,产生老化、营养成分流失,甚至霉变;冬季则会进行机械通风。”工作人员介绍,粮堆里还预埋了很多温度传感器,依托搭载了智能物联网设备实现粮温全天候一键监测,工作人员在电脑或手机上就能即时看到粮堆的温度、湿度等数据。在此基础上,电子测温点间隙及谷堆四周还布设了手工测温点。在高温天、大风大雨天、新粮刚入库时,工作人员仍会每天手工测粮温、检查粮库,更精准地掌握稻谷的健康状况。此外,粮仓的门窗也由原来的防雀等级更换成了防虫等级,并使用生物制剂进行除虫。

  通过完善仓储设施、新技术的应用等,既降低了粮食的存储成本,也达到了节能减损的效果,去年这里出库的市级储备稻谷损耗率已从原来的2%左右减到1%左右。目前,粮库的稻谷一般2年轮换一次。

  延伸

  巨型“应急包”年内建成投用

  无锡粮食物资保障“应急包”即将升级亮相。截至目前,1、2、5#平房仓主体建设已完成,3#平房仓屋面模板施工,4#平房仓外墙保温涂料施工;物资储备库主体建设已完成……今年年内,位于无锡国家粮食储备库东面的无锡市粮食和物资应急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就将建成投用。据了解,该项目作为全省“整市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示范项目”,总投资约6.62亿元,总占地面积111亩,总建设规模4.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新建11万吨粮食仓储设备,8000吨成品粮低温库,约1万平方米的应急物资储备库、物流中转场地等。

  该项目建成后,将与现占地353亩的无锡粮食科技物流中心一期连成一体,形成占地464亩集粮食仓储、物资储备、粮食物流、粮食加工、市场交易、信息化服务、质量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物资保障平台和综合型科技物流园区。对于保障无锡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促进区域粮食流通,推进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