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健康

无锡首例 超声指导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成功实施

  创伤小、安全性高,在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利用微创介入可以有效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3月18日,无锡第904医院心脏电生理中心为一名症状明显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这项新型手术不仅是无锡首例,更让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这种公认的难治性心脏病有了国际前沿的治疗新选择。

  56岁的宋先生因胸闷不适来到第904医院心内科就诊。主治医师安冬梅经超声确认患者室间隔厚度17毫米,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1.57毫米,主动脉跨瓣压达65毫米汞柱,可以明确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

  据悉,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类与基因遗传或基因突变有关的疾病,它主要表现为心肌的不对称性肥厚。而其中“梗阻型的肥厚性心肌病”更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病人常见的症状包括,心排量过低引起晕厥、胸闷、胸痛、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等严重问题。

  20世纪70年代至今,除了收效甚微的药物治疗,外科室间隔切除术及化学消融术先后被用于该病的治疗。其中,外科手术曾被认为是非药物治疗的“金标准”,但其相对风险及创伤均较大。化学消融的治疗效果依赖于间隔支的解剖走形以及与肥厚间隔心肌的对应关系,且围手术期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高,有远期再次梗阻、压差升高的现象。

  经医院心内科主任宗刚军、副主任夏阳带领心脏电生理团队共同讨论后,决定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射频消融术”。该技术可使射频消融的部位精确、范围可控,安全性更高。经过一系列术前准备,3月18日,手术按照既定方案实施。通过心腔内三维诊断超声进行左室建模并标记梗阻部位室间隔,高精密度标测标记心内传导系统,三维超声实时指导精准消融梗阻部位,术中测得跨瓣压下降大于50%,术中效果理想。术后,宋先生经过24小时的卧床休息后,已经可以下床活动,胸闷症状也完全消失。

  “该项新技术安全性高、创伤小。”主治医师王天潇介绍,射频消融术可以标记出心脏的传导系统,使得“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概率大大下降,安全性提高了。其次,术后只留有2至3个2.5毫米左右的针眼,无需缝合及拆线,创伤小。同时,三维标测系统可以准确重建心室的解剖模型,心腔内超声建模可以实时观察消融导管与间隔接触部位,使得定位更准、观测更及时、治疗更有效。不仅如此,因手术中可以明确观察到患者心肌的水肿和收缩力下降,让该手术的成功率提高,同时也保留了极少数患者复发后再次手术的机会。

  据悉,目前国内常规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仍属少数,这也是无锡第904医院首次开展该种术式,同时在整个无锡地区也属首次,其成功开展填补了无锡地区此项技术的空白,为无锡及周边地区的心脏病患带来了国内先进的微创治疗方法。 (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