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天下

回老家继承家业是怎样一种体验?

听听几位厂二代的自述

  Amber所在的创二代俱乐部活动。

  Rose在自己家工厂进行产品研发。

  Amber在创二代俱乐部活动上发言。

  “回家继承家业,别人以为我就是喝喝茶、聊聊天,实际在流水线上干到痴癫”……最近,很多厂二代在社交媒体分享接手工厂后的日常。

  他们多有海外留学经验,了解新兴事物,讨厌酒桌文化,在与父辈守旧观念的磕磕碰碰中一边改造传统行业,一边成长,因此又有“养成系企业家”的戏称。

  厂二代是否真的拿起了“霸总”剧本?对于传统行业转型又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听听几位“95后”厂二代的自述。

  Rose: “厂二代其实只有一个厂”

  ▲坐标广东,化妆品生产制造厂

  二十多年前,我的父辈来广州从事化妆品生产制造,目前在广州、清远、四会等地有五个工厂。2019年之前,厂子主要做自有品牌和外贸订单,后面产线扩能后开始拓展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和ODM(原始设计商)业务,就是俗称的代工和贴牌。

  我本来毕业后在英国创业,但2020年回国碰上疫情,就顺理成章地进入厂子工作。不过,富二代至少富,但厂二代其实只有一个厂,传统企业的转型并不好做。

  在当下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接手之后是通过研发和营销做高溢价产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还是走极致性价比路线,深入下沉市场?这是厂二代要面临的选择。要压降成本,量就得足够大;要提质量就得投入研发,产品不能卖得便宜,还得再投入营销成本。

  我相信产品才是最好的杠杆,选择了头皮养护赛道。研发必定要追求专精尖,我们这种中小型厂子,没法像大企业一样大手笔投入做研发,我就和母校一起达成产学研合作。但研发过程很难,赚不到钱,拿不到订单,还一直在花钱。

  我和父辈们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观念冲突。我本科是化工专业,在英国念的是商科硕士。进厂时觉得自己专业对口,创业经验丰富,一身才华就想大展拳脚,但一代们往往强势,比较谨慎,彼此间的关系会很紧张。后来我成功申请到两个养发配方专利,经过超百次的打磨后也研发出一款好的洗发产品,并成功拿到第一个百万订单。我也成为了该产品品牌的合伙人,见证了产品销售额从0做到600万元。

  我现在主要负责新锐品牌端对接及创新性新产品开发,自己也做品牌创新,相当于拉了一条新的业务线。这跟厂子原来的业务不冲突,还能带来名气。虽然我爸爸没有当面夸过我,会说“怎么那么久才拿到订单?”但我知道他心里是认可我的。

  我觉得创业看清楚路很重要,但也需要一点运气,或者说需要自己去造势,不然很难得到帮助和支持。我和朋友一起建立了厂二代的微信群聊,现在人数已经超1000了。其实大部分厂二代位置都很尴尬,大家了解新兴事物,大多也能吃苦耐劳,但对自己厂子的业务又不够熟悉,想推进厂子转型,但没有直接决策的权力,这算是一个成长型群体吧。

  Amber: 接班失败成为创二代

  ▲坐标贵州,非遗食品工厂

  2020年,因为疫情没有返回美国读书,选择了暂时休学。留在国内后零花钱大缩水,我隔三差五就要卑微地向父母伸手“要钱”。这时候我妈说我可以进厂子去打包,发高薪。就这样,我被我妈忽悠进厂了。

  头两个月,我基本都在打包快递,一个月一万多元工资,也没人管,早上十点多去上班,下午两点多就走。起初也没想接班,但父母年纪大了,我们这个家族企业又没有一个小孩愿意接班,我不忍心看着我妈每天干着急,就决定参与经营。

  我差不多把整个生产过程都走了一遍,4个多月后上任CEO。当时满腔热血,带着要把产品做向全国的抱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市场调查、调整组织架构、加强品控、增加品类、完善电商平台等,但我虽是CEO ,实际上只有很小的事可以直接拍板,其他都要经过股东商量。于是频繁开会,引起很多股东亲戚的厌烦。而我们和一代们在思想上有很多冲突,提出来的建议90%都会被否掉。

  干了三个多月,我身心疲惫,之前和睦的关系也因一些利益牵扯弄得有点僵。半年后,我选择了独立创业,现在是创二代俱乐部的合伙人。这是一个公益组织的俱乐部,成员多是海归、北上广深以及贵州本地的创新创业者等,主要是发现和陪跑90/00后优秀创业者,一起整合资源,找到好商业模式,孵化好项目。

  我的创业实践也能帮助自己家。比如我们家厂子之前也找MCN机构、网红做直播带货。但MCN要扣点,要压价格,对企业降本很不友好。网红带货又都是一时的流量,每场的销售额不能保证。依赖MCN和平台,企业没有自己的直播间,也沉淀不出来私域流量、用户数据等资产,但直播赛道又是每个企业如今都必须要去做的。

  我们这种传统家族企业,很抵触资本,也很抵触职业经理人,自己做又突破不大。我们创二代俱乐部有个分布式直播超媒项目,不仅是引流带货,更多是帮助企业打造自播能力。我们可以和家族企业共建一个子公司,这样既不影响母公司原有的业务,又可以使用合伙人的形式来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有些新的商业模式,你不加快脚步做,就会很快被竞争对手瓜分掉市场。我想通过创业拥有自己的资源配置权,有了团队和人脉之后再回去接班,或许能把厂子做大、品牌做强。

  Weiky:

  一开始和父亲吵得很凶

  直到我拿下公司史上最大订单

  ▲坐标东莞,过滤器生产厂家

  2019年,我毕业后先去了一家箱包生产厂家做外贸跟单,做了两个多月,工资只有三千多元,不太满意。更重要的是,我父母身体不太好,隔行如隔山,既然迟早要进自己家这行,不如早点开始学习,于是我进厂了。

  第一份工作是仓库打包,我从2019年的10月做到2020年的3月,后又去流水线上帮忙,早八晚八,工作11个小时,而且我们的流水线需要一直走动或者一直站着。后来销售部原经理工作出了纰漏,突然离职,我又不得不迅速补位销售部。

  一开始,部门员工不太服我,请教问题时也没什么好脸色,我只能自己去摸索。就在接手销售的第二天晚上十点到十二点,有客户连续给我打了十几个电话来骂人,但问题并不出在我们身上。当时特别讨厌销售这份工作,一直愁眉苦脸,以至于销售部老员工觉得我会凶他们,会有点害怕我。

  其实,不是每一个厂二代都会喜欢自己家工厂的工作。但是弟弟正在上高二,父母身体又不太好,自己不做确实没有人做,如果我能把10年的事情在5年内做完,等弟弟接班后我就可以做一些更感兴趣的事情,于是后来我主动调整了状态,现在甚至能笑着接受人家的批评。

  很多厂二代面临的和一代的隔阂问题,我也有。之前,我爸爸并不支持做外贸,我和他在办公室吵得很凶,附近的人都能听到。前年,我接到一笔公司有史以来的最大订单,正是外贸单,还是现金交付,爸爸才对做外贸有所改观。

  现在,我们也在考虑往外贸方向转,但局面还没有打开。产品货值不高、体积又大,做外贸运费高很吃亏。后来研发了新品,货值提高,体积变小才开启了外贸第一单。今年,我们招聘了一些外贸相关的人才,目前也正在为上海即将举办的行业国际展会做准备。现在员工越来越不好招聘,尤其是流水线工作,未来也考虑工厂能实现半自动化生产,以优化工序,提效降本。

  进厂快四年了,我的工资根据不同任职岗位的标准,已经从4000元增加到12000元,这也是能力的体现吧。我现在的目标是,5年之后即使不上班了也能有稳定的收入,然后做自己想做的事。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Rose、Amber、Weiky为化名)(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