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天地阳气超过阴气开始占据上风,春之木气达到最盛,所以清明节气由温开始转热,但是阴气没有彻底退让,所以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且时晴时雨。此时养生应顺应自然,重在“清”。
适当早起锻炼
清明节气之后,自然界阳气逐渐旺盛,气温升高并且渐趋平稳,白天也越来越长,此时应适当早起,增加白天生活、工作、学习时间。
清晨起床后,可着宽松衣服到柳丝吐绿的公园、河滨、岸边观赏绿色或锻炼身体,最好不赖床。
饮食慎食“发物”
清明节后进入暮春,气温升高,人体因阳气升动而向外疏发,体内外阴阳不平衡,人体气血运行波动较大,故应慎食“发物”。如海鲜、羊肉、狗肉、公鸡、鸡头、鸭头、鸡脖、鸭脖、白酒等。
可适当食用一些如红枣、枸杞子、豆制品、鸡鸭鱼肉以补血养肝,荠菜、菠菜、油菜、芥蓝、芹菜等可和中通腑。
运动宜和缓有趣
清明之后天气转暖,春风和煦,适合以下三类运动:
和缓运动型,如健走、慢跑等,这种快慢相间的运动可以稳定情绪、消除疲劳,改善心肺功能。
休闲趣味型,如春游赏花、放风筝、踢足球等,动静结合,形神共养。
保健养生型,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传统健身术,可强健人体的精气神,对中老年朋友更为适宜。
保健三不要
不要过度悲伤:清明祭扫,怀旧悼亡,有助于我们疏泄情志,但切忌悲伤过度伤害脏腑,影响身心健康。
不要着急减衣:体质虚弱者不要着急减衣,应根据天气变化调整着装,避免受凉感冒。
不要轻视过敏:清明时节空气中飘散的各种致敏花粉增多,加之春天风沙扬尘较多、气温冷热不稳,容易引发过敏性哮喘,需注重防护。
注重调脏腑
清明节气,南方则多雨,气候阴冷而潮湿。
为避免病邪缠身,大家不妨试试下面的养生小妙招。
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地去除体内虚火,可以缓解因肝肾阴虚导致的黑眼圈。此外,天天用热水泡脚本来就有促进血液循环、赶走体内湿寒的功效。
叩打膝关节可健脾。用双手空掌有节奏地拍打膝关节两侧,力度由轻至重,叩至膝关节舒适发热为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健脾有益于增强身体化湿能力。
擦胸抹肋可疏肝。用双手掌循着两侧肋弓左右交替进行搓抹,搓至肋弓发热舒畅为佳,不计次数。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气有舒展、升发的生理特性,关系着全身气机的调节。(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