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新闻

打造“城里厢人”的“诗与远方”

传统村落,如何激活“盎然生机”?

  (受访者供图)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了第六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无锡有9个村落名列其中,其中市区有3个——锡山区东港镇黄土塘村、惠山区阳山镇阳山村、新吴区鸿山街道大坊桥村。

  该如何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让它们成为“城里厢人”的“诗与远方”,记者连日来进行了走访。

  守护内在美 延续村落文脉传承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老街悠悠,城郊一个个村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阳山镇阳山村历史悠久,境内的安阳山是1.4亿年前生成的火山岩堆积山,先民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聚居于此。村里拥有百年书院、千年古刹,旧址犹存。其中,始建于清同治三年的安阳书院一直为办学之地,英才辈出。走在村里,随处可见历史典故的墙绘和刻于桃木、悬在门前的家风家训。

  来到鸿山街道大坊桥村,老建筑悄然讲述着往日辉煌。借着水路交错的地理环境,从清末到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坊桥老街作坊林立,码头、米行、木材行、书场、茶馆在此聚集,成为当时无锡的一个重要商业交易中心。后来随着新运河的开凿,水运路线远离大坊桥,古村落渐渐安静下来。这个村庄历史底蕴深厚,相传西施在吴灭亡之年沉水而死。范蠡追寻西施下落,在蠡河和漕湖接口的地方,经当地村民指引来到芦苇墩中,只见水旁遗落绣花鞋一只,知是西施沉水而去,便长长叹了三声,后人就把此水域称之为“三叹荡”。村里的老者说起“寒儒桥”“东风桥”等掌故轶事,亦是兴致盎然。近几年的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中,大坊桥村对有景观价值和文化底蕴的旧宅民居尽可能予以了保留。

  再过不久,人们就可以到东港镇黄土塘村品尝皮薄味甜的西瓜了,顺便带上一包刚出炉的烧饼。黄土塘古村形成于明初,至晚清、民国时期形成村落的基本格局,是一个仍保留有晚清以来多种建筑形态的自然村落。长约500米的古街浓缩了近千年历史,汇集着从元代到现代的四座文物保护单位姚桐斌故居、吴家大厅、黄土塘老街,以及黄土塘战斗纪念碑。眼下,老街上有不少施工人员忙碌的身影,在完成一纵一横街面外立面改造基础上,这里正加快推进改造修缮。

  提升外在美 好气质配上高颜值

  小路蜿蜒,河水清澈,经过“美丽河湖”治理后,村民枕河而居的慢生活令人羡慕。视频号上有人贴出过无人机拍摄的黄土塘村视频,弯曲的走廊将天然河塘、绿地、亭台等串成一幅新式水乡画卷,“亭台楼榭依水筑,今日故园添倩妆”,网友如此点评。黄土塘村党委副书记严明介绍,全域范围内21个自然村全部进行了高标准的村庄整治,包括外立面出新、村道沥青摊铺、自来水管和污水管网重新铺设等,村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接下来将逐步新建美丽农居,并且统筹布局文体活动场地、小游园、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等生活服务和文化体育类基本配置设施。

  村落远离市中心和街镇,人居环境老旧、基础配套设施不足曾使得一些村民“耐不住”而搬走。经过村庄建设,不少村民不用再艳羡街镇上的生活。到大坊桥村村委工作5年的华小君,亲眼见证了村容村貌的变化。“金家里、姚更上、寒儒桥完成了美丽乡村打造,其他几个自然村也整体提升了环境。”曾经陈旧杂乱的自然村落,如今变成水清岸绿、干净整洁、富有江南特色的高颜值村落。“以前村民会在自家宅前屋后养鸡养鸭、堆放杂物,还有人私自开垦菜地,现在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过得更舒心。”华小君说,白天有人到广场上打拳、跳舞、聊天,傍晚吃过晚饭,许多村民喜欢出来散步,村貌提升后有了活动场地,锡剧等演出陆续走进村里,进一步丰富了文化生活。这个春季一些游客慕名而来,到村里看梨花。

  赋予新内涵 讲好现代村庄故事

  走在阳山村小道上,到处可以听到丁零当啷的声响,村庄环境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力打造的葫芦谷街区初见雏形。街区里,有一家元老级店铺“如意村”,这家由阳山本地青年自主创业的糕团店短短几年就积聚了不少的人气。“以前家家户户都会做糕团、点心,现在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传统手艺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店主俞梦甜把自己的铺子打造得古色古香的,“希望客人一走进来就能感受到我们的传统技艺,它在今天依然是很受欢迎的。”

  葫芦谷街区里,桃文化创客基地初具规模,将桃核、桃木等桃元素结合非遗手作,正在为当地的残疾人带来出路。阳山村村书记姚建介绍,建设桃文化创客基地,就是要把富裕覆盖面扩大,让困难群体也能享受到“桃经济”带来的效益。展厅里有工人在现场制作,掐丝珐琅、雕刻、编织等传统手工艺制成的手工艺品形式多样,手串、摆件、牌匾等皆有不错的销量。姚建表示,基地的孵化已经渐渐有了成果,今年的收入超过了之前三年的收入总和。从初期农家乐到特色网红民宿,从农村乡土气息游到特色优雅品质游,当地业态越来越丰富多元。

  大坊桥村的葡萄、黄土塘村的西瓜、阳山村的桃子……传统村落都有拿得出手的特产,近年来纷纷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出“人文+农旅”牌。黄土塘村更是聘请专业团队制作了一份到2035年的村庄规划,从产业布局、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居民点规划等各方面制定了蓝图。未来,村庄整体形象定位为醉美田园间、古韵新颜里。在产业上,将形成乡村文化旅游带,东部现代农业种植区、南部现代农业观光区、西部锡东生态休闲区,农业观光、种植采摘等特色农业园等“一带、三区、多点”总体布局。“我们正在打造整合科普、文创、旅游为一体的黄土塘田园综合体,并计划形成村域内旅行方案,把特色亮点连成旅游线路,活用文化底蕴讲好现代村庄故事”,严明说。

  思考

  年轻人“留得住”“引得来”

  传统村落才有希望和未来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传统村落,正一步步前行。俞梦甜计划扩大店面,并加入亲子活动、手作体验等项目,她直言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加入,而这恰是当前最让她头疼的事。“我总担心他们待不住”,俞梦甜说。

  缺少年轻人,是很多古村古镇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在无锡文史专家陆阳看来,随着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传统村落的常住人口多为老人和小孩,中青年外迁已成为普遍现象,传统村落的“空心化”日趋严重。陆阳分析,当前传统村落之所以难以吸引年轻人,是因为缺少吸引年轻人留下来的机会。今后,一方面要全力保留传统村落文化的精髓,逐步培养和提升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在传承传统村落“乡愁基因”的基础上,积极改善人居环境,满足村民的现代化生活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准确判定村落发展定位,宜居则居、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多元化引导产业与乡村文化有效融合,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年轻人看到村落光明的发展前景。

  “每个村要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打出品牌。”无锡地方志专家郁有满指出,正如黄土塘村,西瓜、香瓜十分有名,若能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把瓜的产业拓展规模,再加上名人故居等一起开发,让客人能有吃、有玩、有住,想必会有不俗的发展。大坊桥村同样可以让年轻人有所作为,将当地可游览的各个景点贯穿起来,并配以商贸市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1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市住建局村镇处负责人表示,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体现着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要将传统村落中各类历史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代发展和文化复兴相结合,在强化建筑保护、保留乡村肌理同时注入时代特色,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要为每个村落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让传统村落不仅更好地“活下去”,还能更好地“活起来”。

  (晚报记者 予之 念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