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前后建的老翠园,一个则是2000年左右建的新翠园。两个小区都叫翠园新村,却因中间的一道小区门,部分居民几乎反目成仇,对骂砸门闹起了不开心。昨日,一扇新建成的旋转门通过共治协商实现24小时行人通畅出入,再启和睦邻里新篇。
为了打开这道门,彼此吵了好多年
19日上午,在翠园新村50号门口看到,原来的铁栅门北边多了一道旋转门,居民从这里进出方便多了。“大家都是乡邻,以后要好好相处”,居民郑阿姨表示,大家的门牌号上都有“翠园新村”几个字,现在门开了,能走人,这个阶段性成果来之不易。
郑阿姨介绍,翠园新村是1980年前后始建,当时东面门口有路,大家在这里进出。到了2000年前后,东面新建了一批商品房住宅,百姓口头称之为“沁芳苑”,但最后门牌号上也叫翠园新村,形成了新旧翠园之说。
新老翠园之间,有一道铁门。这20年来,大家一直为了开不开这道门而吵个不停,多次投诉到各个部门。新冠疫情三年,小区封闭管理,铁门经常关着。新翠园靠近通道的居民觉得清静多了,小区环境也变好了。但老翠园的人觉得很不方便。去年12月,各项生活秩序趋于正常,老翠园的居民期待能够打通东门进出口。有天晚上,有居民拿着大斧头,直接砸掉了封闭门上的铁皮,提出了开门的诉求,门两旁的居民隔着一道铁门吵翻了天。
铁门保卫战,他们各自为哪般?
老翠园的人喜欢穿过新翠园出入,方便。老翠园的出口比较少,如果不走东门,就要绕上一大圈通过南面的小道出去。这条路非常狭窄,汽车、电动车和行人都挤在一起,经常会堵成一团。老人们腿脚不便,从这里去超市,要多走20分钟左右。
但新翠园的居民表示,老翠园的人从新翠园出入后,从早上5点开始,就有人开始遛狗、说话,太吵了。老翠园的私家车有时还会占用新翠园的车位,在新翠园穿行时也造成了交通拥堵。
居民胡丽萍表示,新老翠园之间,关系紧密。大家私下里研究了一下,发现约有三分之一新翠园居民的父母就住在老翠园,当年很多人为了照顾父母,就近买了房。
老翠园的人开门图个走路方便,而新翠园的人要去社区办事,享受小区的免费理发等公益集市,共享新建的儿童乐园,这其实也是最便捷的通道。两地之间,看似争议在要不要开门,实则是两地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导致的不和谐。
党建引领,共治协商获初步满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翠园新村社区想尽各种办法。“思来想去,居民的事居民议才最合适”,社区书记张茗迪表示,只有居民彼此协商成功,才最有说服力和可执行性。为此,社区举办数十次讨论会。从党员、楼道组长到民意发言人,大家摆事实、讲道理,一起讨论解决方案。
“人人都会老,老年人出行问题,我们理解”“有些人遛狗不自觉,不管狗便,我们来管”……在协商中,党员们带头亮出观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
“如果老人需要走,我们同意”“我们成立一支居民巡逻队,发现不文明行为及时制止”,针对新老翠园居民各自的需求,大家群策群力。
社区就大家的意见,出了好几版通道方案,考虑到老年人最好走平地,原本准备在大门上再开个小门的方案推翻了;原来的铁门最好保留,万一有紧急事件,这里打开通车能应急。最后,大家一致通过了扩建一个旋转门,方便居民进出,还通过居民自治的方式,对影响小区环境和生活的因素降到最低。
旋转门24小时通人,如果车辆要紧急进出,交由两边物业保管的大铁门钥匙可随时开启。张茗迪表示,他们后续还将根据旋转门的使用情况,让居民来决定,是否需要加装人脸识别控制外来人员进入。问计于民才能更好服务于民,旋转门的出现,也让大家看到了民意的可贵。
(晚报记者 黄孝萍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