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每天看到这么多粮食 挨过饿的我心里踏实

口述:顾建良 整理:晚报记者 陈婧怡

  顾建良在写工作日志。

  顾建良在测量粮食温度。

  江苏无锡国家粮食储备库是无锡市区主要的粮食储备基地,7万吨粮食和3千多吨食用油储藏在这里。从粮仓保管员到粮食质检员,三十多年来,我每天和它们打交道。最大程度减少粮食损耗、保障粮食安全,这就是我的工作。

  一 知道种地有多不易

  1972年,我出生在锡北八士镇,家中兄妹三人,我排行老二。

  父母靠种田维持生活。家里孩子多,年幼时一家人经常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午9点吃早饭,下午3点吃午饭,基本上每顿都是泡饭或者土豆、红薯、南瓜等杂粮。饿了的时候我就四处去找东西吃,河里摸虾摸鱼,挖野菜充饥,5岁时还因为偷吃了父母准备的应急干粮,被狠狠打了一顿。挨饿的经历,至今仍记得很清楚。

  1992年从南京农业大学农畜产品加工专业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当时的崇安区野花园105号1602仓库(后改名为江苏无锡国家粮食储备库)做粮食保管员。有人说粮库的工作又脏又累,我是大学生,可以换一份工作环境更好的职业。但我是农村娃,怎么会怕这些?而且能每天看到这么多粮食,心里很踏实。

  人在合适的温度下才能生存,粮食也是同样的道理,20℃以下是粮食储存的“舒适温度”,温度太高会滋生害虫造成粮食损耗。上世纪90年代粮仓设备条件有限,没有现在的电脑测温,给粮食测温是一项大工程。我们拿着一根装有温度传感器的铁杆,插在粮食里面,等15分钟后结果才能出来。那时每个粮仓的粮食总高在2.8米或者4米,一个垂直高度要在不同的地方测量三次。50多个仓廒,全部都要手动测温。

  夏天梅雨季节,粮食最难保管。为了保证粮食顺利过夏,我们夜里也要在仓库守着,关注粮食的温度和湿度。发现哪边温度高了,就要立马把粮食挖出来通风、降温。虽然工作辛苦,扬尘、稻壳和麦壳飞扬,农民把自己最好的粮食送到这里,我知道种地有多不容易,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也是责任和担当。

  二 我喜欢问问题

  哥哥和妹妹都好动,我文静,爱读书,捧着小人书一坐就是一天。在八士中学读书时,我常年是班级的第一名。我不喜欢死记硬背,理解了就能考出好成绩。

  读大学时,除了经常去图书馆看书,我还喜欢逛公园和景点。梧桐树遍满南京城,骑着自行车绕着大街小巷跑。想家了就坐上绿皮火车,拎点南京板鸭带回来,日子开心又充实。不过到了粮库工作,跟专业并不完全对口,一切等于从零开始。

  春密闭、夏隔热、秋杀虫、冬降温,保管粮食,每个季节都有侧重点。新人进来都靠经验资深的师傅带,遇到问题,师傅来告诉你要怎么做。很多人是完全听别人的,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完全照搬。但我喜欢问问题,弄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搞清楚里面的原理。

  熏蒸是给粮食杀虫的重要措施,以前一直沿用的是人工插包的方法,工人戴上呼吸器,用铁杆把装有药剂的小布袋插入粮堆至少50公分以下的地方,让药效缓慢释放。但由于药剂对人体也有一定伤害,如何在不改变药效的情况下,减少人体与粉剂接触的时间,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随着仓库条件改善,有了环流熏蒸风机,我改进了原有的自然扩散方法,把风机好好利用起来——在粮堆上面放置金属制盆,熏蒸药剂直接放在盆里,利用环流风机使磷化氢气体在粮堆内均匀分布,以达到熏蒸杀虫的效果,投药时间从20多分钟减少到了10分钟。

  三 把害虫当宝贝养

  做粮食保管员一年后,我先后被调到大米加工车间、油脂车间做技术员,学会了粮油加工技术。1996年,我去了防化室做质检,这为我后来参加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打下了基础。

  防化室工作职责包括熏蒸杀虫和粮食的水分、容重、杂质、出糙等常规质量指标检验。在做好日常的检测项目之外,我好奇心很强,实验室里有了新的仪器我都要去摸一摸、试一试,去电脑房里查资料,请教有经验的师傅。

  为了更好了解虫子的生长习性,凡是粮库中能找到的虫子,我都收集起来。玉米象、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长角扁谷盗、麦蛾……我把它们养在玻璃瓶里,放在办公桌上,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过程,掌握虫子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从而改进用药熏蒸的时间和手段。

  2002年,我被借调到当时的无锡市粮食局粮油质监所做检验员。对于我来说,粮油质监所是一个崭新的、更大的平台,诸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里面的很多大型仪器都是从没见过的。

  我喜欢做实验,探索不同的领域。通过不断学习,我掌握了物理、化学、卫生、仪器分析等各项检测技术,撰写的论文发表在全国性粮油科技期刊上。

  2007年,我被推荐参加首届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经过市、省的选拔,最后进入全国赛。比赛项目包括检测小麦容重、稻谷脂肪酸值和粮食磷化物含量等。当时身边的选手很多来自全国省级质检所,无论是工作经验还是设备条件都比我更强,但我抱着平常心,以正常水平发挥,获得了金奖。

  四 天命之年迎接挑战

  我始终认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刚工作,我就订了《半月谈》《求是》等期刊杂志,单位的老工人看到我订这么多书,觉得我“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我只是笑笑。人是要不断学习的,即便走出校门了,学习也不能终止。

  在南京农业大学,我读的是两年制大专。工作后,我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了自考本科考试和岗位专业技能继续教育培训,先后取得粮油防治技师、粮油质量检验高级技师和粮油检测工程师专业资格。《粮食储藏》《粮食仓储科技通讯》是行业内的顶尖学术期刊,我一直自费订阅,看看有什么新的前沿科技,能不能借鉴转化,应用到实践中。

  对于像我这样农村出来的孩子,对粮食有特殊的感情。吃饭不剩粮,盘光不落米。虽然现在物质生活有保障了,但看到小孩浪费粮食,我还是会忍不住责骂。

  在粮食行业待了三十多年,亲眼见证了无锡粮食体制改革、无锡粮食集团成立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也深深感受到了运粮、储粮的技术越来越先进。

  现在,看着无锡市粮食和物资应急保障服务中心一点点建起来是我最期待的事情之一。无论是仓型、储存都会采用最先进的工艺,尽管自己以前的经验和技术可能要面临改进甚至重塑,但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粮食也能得到更好的保存。

  虽然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但我乐于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