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乐龄

社区老人急需这样的家政

上门保洁开药送餐 康复护理精神慰藉

  在家就能享受养老照护和家政服务,是不少居家养老的老人们的心愿。老人们需要什么样的家政服务?家政进社区存在哪些难题?记者在北京进行了探访。

  服务1

  家庭养老床位 养老顾问随时照护

  周末,记者来到一家由政府牵头、社会参与、企业运营的养老服务中心。这里设置了医务室、日间照料室、老年餐厅、机器人服务体验室等,并为社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服务档案,提供远程医疗、康复、陪诊就医等服务。

  “家庭养老床位是家政公司承接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形式,将养老院的床位与家政公司的专业护理搬到老人家中,让老人更好地享受到周边、身边、床边的养老服务。”这家家政公司负责人说。

  随着家政养老落地社区,家政服务员有了一个新身份——养老顾问。梁万江就是养老顾问中的一员。她每天的工作,就是与20多名同事轮班上门照顾家庭养老床位的老人。

  早上9时,铃声响起,刘奶奶打来电话:“今天,我想打扫打扫卫生。”梁万江随后与另一名养老顾问一起上门。做完大扫除后,梁万江还不忘提醒一句:“您上次开的药马上就该30天了吧。”

  刘奶奶患有糖尿病,医院每次只给开30天的药量。听了梁万江的话,刘奶奶把社保卡交给梁万江,由她去代开药,这已经成为两个人之间的默契。

  面向刘奶奶这样享受家庭养老床位的老人,养老驿站需要每月上门提供8小时护理服务、2次护理评估和环境评估服务、1次护理培训服务。“我们可以提供卫生清洁、上门理发、助浴、跑腿、就诊、送餐、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多个服务项目。”梁万江说。

  长期的照护服务让梁万江成为社区老人们信任的人。早上6时,梁万江接到了迟奶奶的电话。“我摔倒了,胳膊动不了了,疼……”梁万江立刻赶到迟奶奶家。只见老人倚在沙发上,托着胳膊,疼得直掉眼泪。双目失明的老伴急得手足无措。

  梁万江马上通过手机挂了个急诊号,又下单叫来一辆出租车,迅速把老人送到医院,陪着老人拍片、问诊、治疗、拿药……老人回家养伤后,她每天上门探望老人,尽管这已经超出了每月8小时的时长。

  梁万江知道老两口每天晚上都要泡脚,担心两位老人一个看不见,一个胳膊受伤,烧水容易发生危险。于是,每天下班之后,她还要上门去帮老人烧好热水,看着他们泡完脚,把水倒掉后才离开。这样的“探视”一直持续了20多天。

  服务2

  送餐助餐上门 解决老人“吃饭难”

  临近中午11时,送餐公司将热气腾腾的营养餐送到劲松六区养老驿站。20元标准的营养餐,三菜一汤,荤素搭配。家政服务员梁军拎着保温桶,为订餐的张永吉老人送餐上门。

  走进张家,梁军刚刚将保温桶放在餐桌上,老人就拿起桌上的一盒药说:“嗓子有些不舒服,你帮我看看这药,是不是治嗓子的。”梁军接过药盒说:“我给您念一下:消炎喷雾剂,消炎止痛,用于治疗口腔炎……”声音很洪亮,但特意放慢了语速,好让老人听清楚。读罢,梁军发现这盒药已经过了保质期,便提醒老人:“这药已经过期了,不能用了,我重新给您买。”出门时,顺带拿走了老人家的垃圾。

  76岁的张永吉独自一人居住。他告诉记者,因为患有眼疾,行动不便,做饭成了大难题。“现在有人把饭送到家里,可省了我好多事儿。”

  长期以来,“吃饭难、做饭难”一直是社区居家养老难以回避的问题。送餐上门服务,打通了老年餐桌到老人饭桌的“最后一公里”。自2月份以来,劲松街道、潘家园街道等十余社区的近2000位老年人享受到了助餐、配餐、送餐服务。

  服务3

  常驻养老驿站 “不住家”服务也到位

  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家政服务人员常驻养老服务驿站,为老人提供卫生保洁、家电清洁、协助购药、超市代买、送餐等便民服务。同时,与养老服务驿站融合联动,为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提供电话及上门巡视探访、上门理发、上门助浴、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此外,还为老人提供“住家”和“不住家”家政等多种服务。

  家政阿姨杨忠梅就在为武圣东里的一户老两口提供“不住家”养老照护服务。每天上午9时30分,她准时来到刘奶奶家里,先给老人做好饭,再给瘫痪在床的老人喂饭、按摩、擦洗身体、换衣服。如果刘奶奶身体状态不错,杨忠梅还会推着老人到楼下散步、陪老人聊天、给老人讲故事。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刘奶奶的身体情况明显好转。“2月份刚到刘奶奶家的时候,老人躺在床上动都不能动。现在,她会笑了,聊天也有反应了,老人的儿女们非常高兴!”杨忠梅说。

  杨忠梅提供的这类社区养老服务,会对老人的情况进行多方面精准评估,比如老人的护理等级、性格特点、既往病史、喜好需求等。

  反馈

  家政进社区还存在不少难题

  “有的养老驿站设在居民楼一层,办不了餐饮服务许可证,只能在别处做好了饭菜再送过来。可是,老人更喜欢吃刚出锅的热乎饭菜。”“家政人员住在养老驿站,可以随时满足老人的需求,然而,这不符合消防‘商铺不能住人’的规定”……在家政进社区过程中,家政公司也遇到了不少堵点和难处。

  “家政服务企业最主要的成本之一就是房租。”一家家政公司负责人坦言,希望社区能在服务场地上给家政企业一些优惠和支持,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房租成本降低了,服务价格也能相应降低,服务的便利性与时效性则随之改善,这样才能够提供更快、更准、更放心的服务。

  还有家政公司负责人反映,社区在合作的方式上以及场地的提供上,也存在一些局限。“目前,正在与一个街道洽谈养老合作。根据街道老人的数量和情况,按1名阿姨对接3位老人来安排,我们至少需要提供100名阿姨。所涉及的诸如培训场地、住宿条件、面试签约场地等问题,都是亟待打通的堵点。”

  记者从其他家政公司了解到,家政企业参与社区养老,主要的收入来源于政府对老人的补贴,但资金拨付较慢,企业垫资周期很长,有的甚至长达15个月以上,这也是影响家政企业投身社区养老的一个重要问题。

  (北京晚报)